标签:
杂谈 |
提到于荣光,很多人误以为他是香港演员,因为他早期的电影作品,如《木棉袈裟》、《海市蜃楼》、《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燃情狙击手》等……均为香港导演徐小明、唐季礼、袁和平等执导的港片,与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功夫巨星亦有合作。在这些影片中,他多以反派、武打和硬汉形象赢得了观众的赏识,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于荣光出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之家,父亲于鸣魁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自幼的耳濡目染,使于荣光八岁便考入北京市风雷京剧团任武生演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菊坛崭露头角,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代表作有《挑滑车》、《伐子都》、《三岔口》、《战马超》等,多次在全国戏曲大赛中获奖。
1982年,香港导演徐小明被于荣光的舞台风采所折服,邀他去香港拍摄了电影《木棉袈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十数年间参演了近50部香港电影,俨然成了一个“港星”。1997年,羽翼渐丰的于荣光执导并主演了电视剧《平安事务所》,从此走上一条身兼制片人、导演和主演全方位发展的道路。近年来,他监制和主演的大量影视作品中,军事题材的《狼毒花》令人印象深刻,社会反响强烈。剧中,他塑造了一个血气方刚又有点“另类”的八路军形象,显示了其日臻娴熟的个性化表演风格。
正在天津卫视全国首播的新版《三国》中,于荣光有幸饰演了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武圣人”关羽。尽管与其他几位主演一样,他的关羽造型一经曝光便引起一些质疑,但在于荣光看来,关羽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被神化的人物,很难与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完全吻合;他演关羽,是演一种感觉,一种神韵和意境,其造型也借鉴了戏曲的表现手法,是“摆”出来的。
日前,正在浙江横店拍摄电视剧《廉石传奇》的于荣光,利用拍摄间隙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于荣光: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我却不管这些,小时候除了《红楼梦》,〈三国〉〈水浒〉〈西游记〉都读了。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为什么?与我从小学京剧的经历有关。你是天津人,天津是戏曲之乡,你肯定知道在传统京剧中,《三国》和关羽都是热门题材。我是唱武生的,从小学过六出“红净戏”,什么《长板坡》、《汉津口》、《战马超》……这是一个“两门抢”的戏,花脸、武生都能唱,小生也可以。但学了这么多年戏,我却从未在京剧舞台上演过关羽。为什么呢?关羽在京剧行当中,你没到这个份儿上,没有一定的舞台经验,是不给你唱的,这是规矩,只有有了一定资历和积累才有资格演他,气场才会与他接近。
也许是受京剧的熏染吧,我一直对关羽这个人物特别景仰,因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简直就是一个“神”。所以我在接受这个角色时,对能否演像演好观众心目中的关羽,还是心存疑虑的。
记者:听说十几年前,老版《三国》曾邀你饰演周瑜,因档期不合等原因而失之交臂。此次高希希筹拍新版《三国》又找到你,而且说关羽这个角色“非于荣光莫属”,是这样吗?
于荣光:这几年我成立了一个影视公司,自己投资拍戏,高希希请我到《三国》剧组试妆、造型时,时间上正好与我自己的一个戏撞车,我一拍屁股走了,丢下剧组一大帮人怎么办?所以婉言谢绝说,我这儿已经开机了,可能去不了啦。结果高希希给我发的一条信息感动了我,他说,“得,没事儿,来日方长,我们还有合作机会。”就觉得人家拿我挺当回事,一直给我留着关羽,就差造型了,不去岂不辜负了朋友?所以决心无论如何,有多大困难,也要腾出时间,参加新《三国》的拍摄。至于高希希说的关羽这个角色“非于荣光莫属”,他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是他把压力转嫁给我了,这是我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笑)。
于荣光:在外形上很难说贴不贴近,凡看过《三国》的人,都对关羽的形象了如指掌:美髯公,赤兔马,青龙揠月刀,往那一站就是个神化的形象,你怎么贴近?脸是枣红色的脸,红里透紫,紫里透亮,谁见过这样的脸?还有他的结拜兄长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现代人谁长这样?分明像猩猩嘛(笑)!我觉得古典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是与《周易》、《麻衣相术》中的好多东西相契合的。所以在我看来,演关羽是演一种感觉,一种意境。纵然你有多深的理解,多好的演技,也是徒劳的,使不上劲儿的。比如他身上那股傲气、傲骨、不怒自威的神韵,就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在《三国》中,关羽只服一个人——刘备,别人在他眼里都不算什么,所以总是微微眯着眼睛,气定神闲;一旦瞪眼,就是金刚怒目,一旦出手,就是人头落地。
我演这个角色时,更多地借鉴了京剧造型的手法,力求将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融为一体。因为毕竟是古装戏,毕竟是神化的人物,适度的夸张变形并不为过。也因为如此,关羽的造型其实是“摆”也出来的,因为你很难像武侠片那样飞来飞去地打,胡子飞得满头都是;他的打要干脆、漂亮,一般开打,都是手起刀落,一刀毙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尽显不凡身手、大侠风度。
于荣光:说遗憾,我最遗憾的是关羽“水淹七军”没拍,那是关羽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从一个普通战将走上神坛的关键一战,可惜因为电视剧篇幅所限,被忍痛割爱了。
你问我演了几十年戏,最喜欢的角色是谁?我做为一个演员,有这样一个感觉:永远觉得最好的是下一个。因为影视是遗憾的艺术,你演得再好,当你坐在观众席上看自己的表演时,永远觉得不满足,会反过头来想:当时我要那样演,可能会更好一点儿。就算你成功了,拿了很多奖,也是一样。这就是影视艺术的魅力。而且,每一个案子,每一个戏,都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我以前拍过《翡翠凤凰》,再拍新戏,还沿着《翡翠凤凰》的戏路走,行吗?不行。必须重新开始,永远重新开始。
记者:那么,关羽是你表演生涯中一个高峰吗?另外,你如何看待有些观众对你扮演关羽提出的质疑?
于荣光:不敢说,什么叫高峰,多高叫高峰?“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任何一个角色都可能成功,都可能获得观众认可。电影史上有很多小角色,被演员演活之后,就在银幕上火了。当然“火”有诸多因素,包括气场。我没觉得关羽达到了什么高度,只是我表演生涯中的一个喜欢的角色吧!至于演得好坏,观众认不认可,我的观点是:我做为一个演员,一个崇拜关羽、喜欢《三国》的演员,完成了这个角色,也算尽力了,可能会有人不喜欢,会提出一些问题,甚至鸡蛋里挑骨头,这都不重要;能赶上老版《三国》十几年后重拍,才是我最大的荣幸。二十年一轮回,六年准备,一年多拍摄,耗资一个多亿,我能参与其中,说《三国》哥们儿演了(笑)!总不能后年又拍《三国》吧?十年二十年都难。我拍戏时曾跟大家开玩笑,十五年后如有可能再拍《三国》,哥们儿还演关羽(笑)!
于荣光:我觉得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挺幸福的。我在横店正与央视合作一部电视剧,剧名《廉石传奇》,我演剧中的清官陆太守。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的弟弟陆绩,被贬至广西玉林任太守,几年间整肃地方,清廉为官,广受赞誉。以往有贪官返乡时走海路,船上尽是金银财宝;陆绩返乡时船上却只有老婆孩子。船老大说:这样回去,船轻,遇风浪会有危险。恰巧路边有一块巨石,陆绩便差人搬到船上。这块巨石后来放在他家乡的庭院中,直到清朝被一官员发现,取名“廉石”。“二十四孝”中,有一个陆绩6岁“怀橘孝母”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陆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