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崩地裂》、《龙卷风》、《泰坦尼克号》、《后天》……我们曾以超然物外的态度,观赏这些好莱坞灾难大片所营造的虚拟世界。而今,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才真真切切感到,灾难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家有责任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表现人与自然的英勇搏斗——
中国,该有自己的灾难大片了
今晚报
杜仲华
2008年的初夏令我们如此感动,看着央视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特别节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我们一次次撕心裂肺,泪湿衣衫。那争分夺秒,在地震废墟上搜索幸存者的救援人员;峡谷间背着白发苍苍老人艰难跋涉的战士,以及一个个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自己却从容赴死的普通教师和母亲,无不闪烁着人性美的璀璨光辉。当共和国首次降半旗哀悼地震死难者时,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爱国热情得到了空前的彰显。
人民,是艺术家的衣食父母;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当广大作家、艺术家、明星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时,一支由作家、电影工作者组成的小分队已奔赴灾区,搜集创作素材。我们由衷地期待着他们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
如果我是一名电影导演,我将努力争取拍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灾难大片,片名就叫《地动山摇》;如果我是一名画家,将创作一幅全景式展现人民军队抗震救灾场面的油画,画名就叫《海陆空大营救》;如果我是一名雕塑家,将把那些舍己救人、品德高尚的教师和母亲的形象塑成大理石雕像;如果我是一名作曲家,将谱写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曲名就叫《汶川,2008,5,12》。
在灾区人民的生活基本安定之后,在大地震的废墟清理完毕之前,我们应当开拍一部史诗式的灾难大片,艺术地再现汶川大地震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灾难片是观众喜欢的影片类型
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一次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观众最喜欢的电影类型排行榜上,灾难片高居榜首,其后是科幻片、战争片、言情片、侦探片、武侠片、歌舞片。
印象里最早引进的灾难片是《卡桑德拉大桥》,个性鲜明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贯穿始终的悬念,无不强烈吸引着观众眼球。而影片尾声,当列车坠入卡桑德拉大桥的悬崖下,铁轨穿透车厢、乘客惊恐万状的场面给人留下噩梦般的记忆。而九十年代以来陆续引进的好莱坞大片《天崩地裂》、《龙卷风》、《泰坦尼克号》、《后天》等,更以骇人听闻的灾难场面、神妙逼真的电脑特技效果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并创造了一个个票房奇迹。

为何灾难片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呢?
首先,灾难是笼罩当今世界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客观存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高度发达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加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能力。但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难,仍是人类不能完全控制的。再加上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也加剧了自然灾难发生的概率。而成功的灾难片,能为人类敲响警钟,唤起人们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其次,拍摄灾难片的目的不是一味表现灾难、渲染苦难,更重要的是通过刻画与自然灾难勇敢搏斗的英雄人物,讴歌人类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钢铁意志和浓郁的人文色彩、人性光芒。最典型的例证是《泰坦尼克号》。影片令无数少男少女如痴如醉泪洒影院,最感动他们的,难道不是迪卡普里奥和温丝莱特所演绎的那段轰轰烈烈至死不渝的浪漫爱情吗?
第三,灾难片通过高科技的电脑制作所营造出的灾难场面,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灾难体验,这种体验可增强他们对灾难的心理承受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在遇到类似灾难时的应对能力。为何很多人在叙述目击灾难的感受时都说“就像在好莱坞影片中看到的情景一样”,可见灾难片对人的深刻影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灾难片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并能满足观众追求感官刺激的心理,商业价值也较高,这正是好莱坞制片商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中国,该有自己的灾难大片了
灾难片由于耗资巨大,制作的高科技含量高,而被中国的电影导演敬而远之,视为畏途。虽然我们也以小投资低成本拍摄过反映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灾难片《蓝光闪过之后》和《唐山绝恋》等,终因缺乏艺术震撼力而未能产生太大的社会反响,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灾难片。
所谓真正意义上的灾难大片,我理解就是以史诗般的气势和手法,全景式再现灾难发生的全过程,做到大主题、大视角、大故事、大手笔。而汶川大地震为艺术家提供了拍摄灾难大片所必须的一切思想内涵和视觉元素。
大主题。众所周知,好莱坞的一些灾难大片,如反映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的《10·5级大地震》、《天崩地裂》、《后天》等,都是艺术家想像中的虚拟世界,其思想震撼力肯定不如现实中确曾发生过的自然灾难。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从最高领导层到抗震救灾中的每一个战士和平民,无不以人为本,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用一个个奇迹证明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临危不惧、百折不回的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这就为中国的灾难大片确立了积极鲜明的主题和基调。
大视角。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陆、海、空、空降、武警、消防部队迅速出动,与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专业救援队伍协同作战,形成一种国际大救援的态势。人民子弟兵在余震未断、危机四伏的崇山峻岭间开路架桥;冲锋舟在急流险滩上破浪前行;空降兵在蓝天上绽开一朵朵伞花;救援队不断从废墟中发现微弱的生命迹象……都为影片编导在广阔视角上再现这场气势磅礴的人与自然的搏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空间。
大故事。生活远比艺术家的想像和虚构更生动、更富传奇色彩。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撕心裂肺、荡气回肠的故事,使人们的心灵受到空前强烈的激荡与洗礼。
你能想到那些普通的城镇教师,用自己的脊梁扛住沉重的水泥板,用胸膛和双臂紧紧护卫着自己的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们,自己却从容赴死吗?
你能想到一位平凡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身体前倾、双手扶地,身下守护着一个只有三、四个月的婴儿,毫发未损,而她临终前发给宝宝的一则短信是如此催人泪下吗?
你能想到一个悲痛欲绝的男子会将死去的妻子捆在自己身上,骑上自行车送她最后一程,让她死得更有爱、更有尊严吗?
你能想到一个深埋废墟中的小女孩,在黑暗与恐惧中,还打着微弱的手电光看书吗?……
这是多么纯真、美好、无私、高尚的情怀,闪烁着夺目的人性光芒!
这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伟大群体的故事,一个大故事。
大手笔。大片需要大手笔、大制作。我们不乏大手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都拍摄过投资过亿、阵营豪华的“国产大片”,积累了这方面的创作经验。尤其是冯小刚的《集结号》所营造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惨烈战争场面,已初显驾驭灾难片的能力。
拍摄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灾难大片要举全国之力,调动整个电影界的资源。高投资是必须的,在演员阵容上也应罗网大陆港台最优秀的演员(例如功夫明星成龙、李连杰),并可聘用国际知名的外籍演员,以体现此次抗震救灾的国际性。拍摄灾难片还有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电脑特技制作。为了逼真再现大地震的灾难场面,有必要与好莱坞特技大师合作,共襄盛举。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一位中国导演从卧龙辗转而来,为《熊猫的故事》补拍外景。当时针指向2008,5,12,14:28时,忽然感到汽车剧烈摇晃,瞬间山崩地裂,一座大山从中间劈开,巨石纷纷滚落下来,砸到他刚刚离开的地方。我们的故事其实就可以从这里开始,讲述这位导演如何死里逃生,一路目睹了无数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故事,并亲自投入了抢救生命、与大自然英勇搏斗的抗震救灾斗争。在此过程中,他的灵魂得到了一次空前的洗礼与升华……
为了纪念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为了安抚千千万万无辜逝去的灵魂,为了激励人民与自然灾难搏斗的勇气和力量,我们期待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灾难大片早日诞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