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利坚纪行·造物主的杰作

(2006-04-27 19:17:26)
美利坚纪行
    造物主的杰作
一位美国总统说,凡来美国的人一定要看看西部的大峡谷,否则,就不算真正到过美国。
此言不谬。美国没有欧洲那样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没有“上帝后花园”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没有古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它唯一可夸耀的是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例如,我们在华盛顿参观的航天航空博物馆,美国的登月技术和火星探索计划,是令欧洲望其项背的。
欧洲的面积与美国相差无几,却拥塞着40多个国家,因此,在欧洲旅行时,常有一种稍不留神,便会跨越边境的感觉。更有一些“袖珍国”,如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其全部领土就是一个广场、一座教堂、一个博物馆和几条街道;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不仅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还拥有自己的国旗、国歌、邮票、报纸和电台。而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的穹顶画《创世纪》,更是稀世珍宝,具有不朽的价值和魅力。
与欧洲的古色古香、小巧玲珑相比,美国则仿佛什么都“大”,这从美国最闻名遐迩的两大自然景观———尼亚加拉大瀑布和科罗拉多大峡谷中,便可一见端倪。看来,造物主并未亏待这里的子民,慷慨地赋予它两件令人艳羡的礼物,使人充分领略到美利坚幅员辽阔和雄浑壮美的一面。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的尼亚加拉河上。我曾从有关图片资料中一睹它的风采;在前往尼亚加拉途中,导游又向我们介绍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概况。大瀑布总宽度为1240米,平均落差51米,由一座狭长的岛屿分流,形成两大水帘———美国境内的阿美利加瀑布、加拿大境内的马蹄瀑布,此外,还有一个宽度较小名称却很美的“彩虹公主”瀑布。
近距离观察尼亚加拉大瀑布,是在一个空气清爽、阳光明媚的秋日的早晨。刚刚步出旅游大巴,耳畔便响起一片轰鸣,如雨前的闷雷,拍岸的惊涛;又像一位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男中音放开喉咙,高唱起一支粗犷雄壮的“迎宾曲”。
循声望去,但见一面宽阔的水瀑以银河倒泻、万写奔腾之势直冲河谷,水沫飞溅,形似白纱薄雾,朦胧了河流对面的景物。我们忘情地向岸边护栏走去,猝不及防,一片细密清凉的水雾飘洒而来,打湿了脸颊和衣衫。更奇的是,在瀑布上方,一道完整而瑰丽的彩虹横空出世,赤橙黄绿青蓝紫,清晰可辨,仿佛伸手可及。记得儿时,常于雨过天晴之际,遥望天边那悬挂的七彩长虹;不知是气象变化还是空气质量的原因,这种自然景象已十分罕见了。如今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前重睹彩虹,真是一次奢侈的视觉享受、一次意外的惊喜!人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从彩虹高悬的岸边拾级而上,我们又登上了可直抵大瀑布底部的观光游轮。这是一个“零距离”接触大瀑布的机会。此刻,我们已是“全副武装”,用一件塑料雨衣紧紧裹住全身,仅留下一双眼睛。在雷霆万钧、震耳欲聋的巨响声中,在飞流直下的水幕和振翅飞翔的鸥鸟中,迎接着狂风暴雨的洗礼,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伟力。在阵阵惊叫和慨叹声中,我们像一群匍匐于造物主脚下的子民,任凭它将一叶扁舟玩弄于股掌之上……
与存在了几十亿年的地球相比,人类的文明史是极其短暂的;与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相比,人是极其脆弱而渺小的。人类可以凭藉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利用它、征服它,却不可能居高临下地主宰它。
游过科罗拉多大峡谷,我进一步坚定了这一信念。
大峡谷不同于山与山之间形成的那种峡谷,也不同于河流穿山而过的那种峡谷(如长江三峡),它是科罗拉多高原上的一条大裂缝,“地球上的一道伤口”。所以,更准确地说,它应被称为“大裂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全长349公里,宽8到25公里,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阿尔巴尼亚。因此,我们所能观览到的,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可能是考虑到游客参观的时空局限性,大峡谷国家公园管理者为来此的观光者首先安排了一场立体电影,片名就叫《大峡谷》。坐在影院舒适的座椅上,戴上偏光眼镜,宛如乘上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穿行于大峡谷上空,为它的险峻、奇崛、陡峭而心惊胆战;也为它变化莫测和气势磅礴而啧啧称奇。
影片还表现了1540年,一支由堂·洛佩斯·柯罗拉率领的西班牙探险队发现大峡谷的传奇经历。柯罗拉是一艘探险船的船长,他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引导下,驾驭木船在水流湍急的科罗拉多河上颠簸。在峡谷中,他看到满目皆是赭红色的岩石,于是以西班牙语“科罗拉多”(“到处都是红色的”)为这里命名。300年后,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失去左臂的炮兵少校鲍威尔组成美国本土的第一支大峡谷探险队,观测到大峡谷夹层沉积的石英岩和泥层,解释大陆板块上下错动和流沙的切割作用,从而为科罗拉多地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于大峡谷的形成原因,权威的说法是,发源于美国西北部落基山脉的科罗拉多河,是大峡谷的“塑造者”。根据是:科罗拉多河全长2320公里,流经美国七个州,最后从墨西哥注入大海。从高山到海洋,河水的落差达3000多米,正是它将流经的科罗拉多高原“切割”成深谷,而河床也在几千万年的漫长岁月里下沉了1600米,从而创造出一条300多公里长的大峡谷。按照“水滴石穿”的原理,这个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但如果从空中俯瞰,巨石绵延、深邃莫测的大峡谷底部,科罗拉多河不过是一条涓涓细流,怎能具有将整个高原撕裂的神秘力量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难道就用这塑造女人的水来穿透坚硬的岩石,给地球留下一块伤疤吗?
走出电影院,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并力图在其后的参观中,找到些许答案。
从看到大峡谷的第一眼起,我的心灵就被深深震撼了,那种感受,难以用语言表述。
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极目远眺,大峡谷的千沟万壑,鳞次栉比,怪石嶙峋,移步换形,犹如身披铠甲的古代武士排出的绵延迂回盘旋的长蛇阵。在午间强烈日光的沐浴下,那些梯状的裸露着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像一叠叠神秘待角的地质史教科书,闪烁着耀眼的赭红色。看不到飞鸟,看不到野兽,也看不到奔腾不息的科罗拉多河———它们一定隐藏在我脚下的万丈深渊中,那里曾是印第安人的栖身之所,是无数冒险家的乐园。
科罗拉多河,你真的能打造出如此复杂纷纭、变化多端的地形地貌吗?或许,你只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在画布上勾勒出粗浅的轮廓,然后让时间、空气和风沙,一点点地消磨、腐蚀、化解,才最终完成了这亘古罕见的立体长卷?一定是这样的,我想。没有谁能单独完成这一杰作,唯有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垄断时空和万物的造物主。
让我们更加敬畏大自然吧。无论人的大脑进化到何种程度;无论当代科技先进到何种水平,人类都不能违背客观的自然规律。保护造物主送给我们的每一件礼物,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换来人类自身的幸福与安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