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巴速写(一)
希茜公主和美泉宫
在中国,知道维也纳有座美泉宫的人不多,但若提起希茜公主的芳名,则几乎无人不晓。这当然要归功于那部抒情诗般的爱情片《希茜公主》,还有国际影星罗密·施奈德,她塑造的希茜公主,美丽纯洁又有几分任性,与宫廷内的清规戒律格格不入。
记者随中央民族乐团抵奥的翌日,便有幸见到了希茜———自然,活生生的希茜早在一百年前就香消玉殒;我们看见的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美泉宫中希茜的油画肖像。
引领我们参观美泉宫的黄小姐,是一位来自香港的维也纳市政厅工作人员。她常常用现代人的语言和视角,向客人介绍希茜和她“老公”的故事,以及美泉宫中颇具艺术价值的装潢陈设及绘画作品。
画中的希茜头戴王冠,身披白纱,花容月貌,楚楚动人,为16岁与国王约瑟夫结婚时所画。这当是她生命之花开得最娇艳欲滴时。电影《希茜公主》所采撷的,也是这段最富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
然而,艺术作品毕竟不是生活的翻版。历史上的希茜确曾与约瑟夫皇帝有过甜蜜的爱情,怎奈好景不长,自幼呼吸着自由空气的希茜决不堪忍受王室的繁文缛节和令人窒息的刻板生活,不断与以皇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发生龈龉,被迫离开皇宫,到大自然中排遣郁闷,与约瑟夫的感情亦走向破裂。
美泉宫内,黄小姐请我们参观了希茜和约瑟夫的寝室。寝室的装修用今日标准衡量,一点儿也不奢华:蓝色的壁纸,紫檀雕花床,一只壁炉和两张床几。根据黄小姐的解释,约瑟夫恪尽职守,每日工作18小时。他精通四国语言,又是能工巧匠(宫中一些家具便是他亲手制造)。他不以皇帝自居,自认为是国家“公务员”。由于他“日理万机”而冷落了妻子,使妻子常年在外旅游,这紫檀雕花床也很难派上用场。更可悲的是,希茜的两个王子,一个早夭,一个与情人双双自杀,她本人也于1898年死于非命,被一名无政府主义分子杀害。
一个真实的生命被扼杀了,而留给后世的,却是罗密·施奈德的“好命”的希茜,可见艺术不仅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再现历史,也能割裂和曲解它们。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和了解历史最好还是通过教科书和博物馆,而不是某些文艺作品。
美泉宫其实也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宫中藏有大量反映从十八世纪玛丽亚·铁列西亚女皇到1918年约瑟夫退位这二百年间,历代帝后嫔妃及其亲眷的肖像和宫廷生活图景。尤令我们兴味盎然的是宫中不仅藏有大量中国艺术品,如青花瓷、漆画、中国花鸟山水画,且专门辟有“中国屋”。据说与铁列西亚女皇钟爱中国艺术不无关系。宫殿内的许多装饰均属“罗可可”风格,这种崇尚繁琐雕琢的艺术风气与中国明清两代建筑和工艺美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不仅反映出东西方统治者审美趣味的趋同,也是东西方文化彼此借鉴和影响的有力佐证。“二战”中,维也纳遭受狂轰滥炸,光是落在美泉宫附近的炸弹就达200多颗,其中一颗刚好落在美泉宫美仑美奂的“大画廊”屋顶上。有趣的是,这颗炸弹不知何故没有爆炸,只将屋顶砸了一个窟窿。信奉上帝的维也纳人一定认为是他老人家帮了他们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