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的历史学界主要有四大流派:一派是官方学院派主流历史学家,主要是美化和歌颂中国历史;第二派是“娱乐派”历史学家,以易中天、王立群等“百家讲坛”的著名坛主为代表,用野史和自以为是的娱乐化解读方式来取悦观众;第三派是以杨天石、杨奎松和吴思等为代表的“实力派”历史学家,用新的史料重新解构历史,带给人耳目一新的发现;第四派是以周非、刘济生、刘兴雨、王重旭和王长久为代表的“江湖派”历史学家,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带给人新的启迪。
周非的代表作是《非议历史》,刘济生的代表作是《重新发现历史》,刘兴雨的代表作是《追问历史》,王重旭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的屈辱》,而王长久的代表作则是这部刚刚由华龄出版社出版,由本人主编的“思想者书系”中的一种——《寻根“中国”——中国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王长久毕业于东北师大,曾获历史学硕士学位,虽然他现在是一位媒体中人,但是十几年如一日,始终没有放弃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历时多年终于完成这部呕心沥血之作。在这部书中,他认真思考了两大问题:一是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中国”,但“中国”的涵义究竟是什么?二是中国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这两大问题表面上很大,但其实是每一个热爱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人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王长久先生认为,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曾经盛行着北极星崇拜,北极星就是中国人的上帝,并由此催生了古“中国”文明。古“中国”是原始宗教盛行的国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中国”就出现了“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中国式”建国理论,“中国”是天下之中的国家。中国人建立“中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维护全天下的太平。因此,“中国”是全天下最神圣的地方,是全天下的中心和枢纽。无论是道家的《道德经》,还是儒家的五经,都弥漫着浓郁的北极星崇拜色彩,北极星崇拜催生了道家和儒家文化,形成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中道”。
历史无疑具有娱乐的价值,首先触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继而鼓励人类少犯错误、有所作为,历史的作用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对历史的研究仅局限于“真相”这个层次,还没有到了每个历史学家都能反躬自问:我们的历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了吗?我们值得怀疑的历史究竟有什么智慧?因此,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不管你在电视上如何“巧舌如簧”,如果不能从历史中找出规律,不能从历史中总结出智慧,那就是用历史故事来消磨无聊的时光。历史永远不会背叛我们,只是我们的功利、浅薄和无知背叛了历史。
姑且不论王长久先生的观点具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但他通过近30万字洋洋洒洒文字的论述,试图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文化之谜,回荡着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文化情怀,这对于一个长期浸泡在股市和商圈的媒体中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用一句犹太人的话来说就是:发了财并没有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拥有知识和智慧,文化和智力的寿命比金钱更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