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洛普优势理论--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

标签:
优势理论短板理念发挥潜能 |
分类: 闲言碎语 |
最近在读过的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名词“盖洛普优势理论”,我GOOGLE了一下什么是盖洛普优势理论:原来简单地理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扬长避短”,其核心内容是“积极思维”,在工作生活中都要充发挥用自己的长处,而不是去弥补自己的短处。
我们从小受负面思维的影响太深了,关于自我发展,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克服弱点,以求进步。为了克服弱点,我们将大量时间花在学习各种技能,弥补各种欠缺上。“优势理论”则认为,对每个人来说,不在行的领域多的数不清,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一个人不是数学家,不知道圆周率和平方根是没有关系,这并不妨碍TA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同样,一个人不是演讲家,不善言辞也关系,TA一样可以是一名优秀的会计师或是设计师。所以,重要的是:“发挥你的优势,不管是什么优势;避开你的弱点,不管是什么弱点。”
我们都知道管理学中那个著名的“短板理论”:整体犹如一个木桶,由长短不一的木板组合而成;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这个理论影响了几代人,使得人们在关注个体时,往往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弥补TA的缺点,弱点或者说劣势上,而不是如何扩大发扬TA的优点。这个问题在孩子的高考中尤为显著,就目前的高考制度,如果要考上重点大学,那么哪一门学科也不能差,为此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为成绩差的科目拚命补习,而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试想如果让一个骨子里喜欢文学的孩子把多些时间花在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而不是毫无兴趣的数学上,我们是不是会多一个钱钟书?而让那些在数学王国里神游的孩子把多些时间花在数学上,而不是毫无兴趣的文学上,我们是不是会多一个陈景润?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平凡的人,TA的才能天生偏向哪个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在高考之前我们无法完全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他们,而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不要只是一味地考虑哪个专业将来容易就业,哪个专业赚钱更多,在将来多元化的社会中,我相信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是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养活自己,而不是只做赚钱机器。关于职业,我则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趋于平等,那些有手艺的蓝领同样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而收入也会超过那些每天顶着巨大压力的白领。
另外不要狭隘地认为“优势”就是指某种特殊“才能”或者“才华”,品德、性格、习惯等等都有可能构成一个人独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让孩子的长板更长,而不是用传统思维去弥补孩子的短板,更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功,当然也更能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