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温补避寒

标签:
大雪节气养生保暖防寒 |
分类: 健身养性 |
明天是大雪,相对于小雪节气来说,大雪时节的天气更冷了,大家要完全做好防寒准备。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大雪时空气中的寒冷度和湿度都会加大,在大雪到冬至的15天内,因天地之间的气仍然较虚,所以养生的主题跟小雪节气一样,以温补为主。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整个冬季都是以进补为主,大雪时更应该进补。说到进补,要因人而异,并且食疗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综合调养来达到养生进补的目的。也就是说除了食补,还可以进行药补、酒补。
大雪食补以补阳为主,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像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破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阴虚之人应该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如果经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等阳虚之人,应该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淮山、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酒为百药之首,说的是酒在中药中的排位,既然酒有药性,就要慎重地饮用,从大雪起至春分这段时间,不适宜饮酒。因为在大雪至春分这两个月中,人容易肝气过盛,而酒是壮肝气之物,此时饮酒会火上浇油,此外,像面红或脾气急躁者也不宜饮酒。
对于肝气不足的,可适量饮用红高粱酿制的酒以补充阳气,因为红高粱的种子直接受太阳的曝晒,储存了太阳的能量,所以酿制成酒就好比把阳气储存在液体状态。同时,酒应该尽量在晚上喝,酒对应八卦中的坎卦,坎应肾,晚上酉时是肾经最旺、肾主藏精气,晚上适量饮酒可使手指凉、气短者补元气;后背凉者用酒配合可温补肾阳;腹胀而便稀者可健脾;眼干涩者用酒配合则可养肝阴。但也要记住,酒是双刃剑,可养人也可伤人,要正确对待它,不宜过量,只有正确饮用,才有利于健康。
现在大部分人对“补”的意识比较强烈,但却不明白“通”才是健康的。光补不通也不行,中医所谓的“通”是气机、血、经络的畅通,气滞血淤,经络郁阻同样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关于“通”的,很多书里都说过,其实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萝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为了御寒养生,古代皇家御膳的首选菜肴就是羊肉炖白萝卜。这道菜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食用。
此外,因为白萝卜有消积滞、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所以冬季一般吃肉类等油腻食物后吃生萝卜可解腻、消食顺气。不过由于白萝卜味辛甘、性寒,所以脾胃虚寒、进食不化或体虚者宜少食;白萝卜破气,服人参等补药后不要食用,否则会影响药效。此外,由于食用生萝卜产气较多,对溃疡病也不利,所以有此类病症的患者也要少吃白萝卜。
只有在大雪时补好了,温补养阳得当,来年才会有坚实的身体底子。
大雪防风寒,围巾别离身
大雪节气,因为寒冷,我们都喜欢穿上厚重的衣物,而在全身武装的同时,许多人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
为什么说脖子很重要呢?最简单的就是冷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将寒气带给身体,从而引起嗓子疼、发炎等症状。此外,颈部是气管所在的部位,冬季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少量清痰,服止咳药不明显,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像冬天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大多数都是从嗓子开始的,因此尽量穿高领衣服,出门戴围巾,尤其对颈椎不好的人来说,冬季围上围巾更重要。除了围巾,冬季尽量戴帽子,这样可减少头部60%的散热量。用长围巾在胸口护胸,可以减少寒冷对心脏、脾胃的冲击。
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以及脚都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和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前胸后背是肺所在的地方,太寒太热都受不了,特别是寒,最容易引起咳嗽、喘,因此建议女性朋友冬季披上坎肩,以防止肩膀受寒。脚部保暖是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且少。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该加强。比如长袜、厚靴、睡前热水泡脚,在温暖双脚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
预防冬季“风吹病”
大雪节气,许多地方都会刮起刺骨的寒风,因此许多呼吸道及过敏性疾病极易乘虚而入。这其中,由于大风原因而会传播的皮肤类疾病有两种比较典型,那就是风疹和荨麻疹。
风疹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很强,疹在冬季最为多见。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般会在大风后感觉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来发展为全身皮疹,痛痒难忍。它对于胎儿和孩子影响尤为重大。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一般也多见于秋冬季等大风的天气。风带来的过敏原极易引起发病,有时候一些食物也会引起发病。发病时,一般一小时内会自动消退,不过要是不注意的话也可能在内脏中引起反应,比如腹痛、腹泻等。
这两种疾病一个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个是由于过敏原诱发的,不过,每当出现降温和大风天气时,它们就会爆发的非常明显,所以冬季要尽量避免,做好预防。
预防这类“风吹病”,首先一点就是我们说过的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脖子,不要有裸露的皮肤在外边暴露。其实是大风时要尽量减少外出,以免被他人传染。再者就是忌口,对于已经发病的人群,一些常见的“发物”,例如:海鲜、羊肉、巧克力、花生等都不要再吃了,如果情况严重的要立刻就医。
多喝水以养阴,睡觉不宜多穿衣
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阴虚的人。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以养阴。一般来说,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须要喝的,第一杯是早晨起来喝,可润肠燥;第二杯水是下午17点喝,可滋肾阴;第三杯水是晚上21点喝,可养心阴。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梨、萝卜、藕、蘑菇等,因为这些都是养阴的食物。
除了养阴,冬季还要“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厚衣裹身,或者烧烤腹背。尤其是睡觉时,很多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比如老年人因为天冷怕寒,冬天睡觉时爱多穿些衣服,其实这样做不仅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也影响血液的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因此即使是盖上较厚的被子,还是会感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