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温肾阳

标签:
小雪温肾收藏清火情绪 |
分类: 健身养性 |
小雪温肾阳,来年阳气长
小雪节气期间,天气较寒,而寒又伤肾,因此,温补肾阳是此时养生的主题。
首先,饮食方面,小雪之后的饮食需要区分寒热。
脸红血热及脸绛色血黏稠的人不宜吃温补食物,如大葱、洋葱、蒜苔、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血热的人应吃偏凉性食物,如白菜、萝卜、梨、香蕉之类降气,偏凉之物等不宜生吃,可熟吃,如感觉心气虚、中气虚时,要及时补气,而不宜吃泄气的食物。
对于血黏稠的人来说,应吃平性食物,或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物,如丹参、山楂、黑木耳、番茄、芹菜、红心萝卜等。肝肾阳虚且血不热不稠者,可适当吃温补食物,如果这类人有饮酒习惯的话,可适量喝一点,但是喝白酒或黄酒时应加热,否则天冷时喝凉酒会伤血。一般来说,腰背寒凉为肾阳虚,四肢寒凉为肝阳虚。
另外早饭适量吃一点姜,可驱寒气。现在人在室内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尤其是北方地区,室内较为暖和,易生内热,因此晚上可适量吃点萝卜、海带类熟菜,可消除烦躁,有助于睡眠和消化。
穿着方面,应加强腿和脚的保暖。腿脚不暖容易伤肾。一些年轻人着装偏于线条美而忽视了防寒,容易落下病根。
再者行为方面,应该重于“藏”字。
冬三月万物闭藏,冬主藏,是为了保护阳气,以利于春天的生发。如果阳气藏得好,来年春天就精力充沛,如果藏阳不足,人就会容易受寒,如果大汗淋漓的话,则会泄了阳气。这两种情况均易在来年春天时因为缺少阳气的生发力量,为一年的身心健康蒙上阴影,从而发病。
中医讲,在湿寒气候下的养生,应以每天生发的阳气来御寒,而生发阳气的关键就在于早晨“惊蛰”,即5点起床。按北京时间来分,就相当于3点为一天的立春,4点为雨水,5点为惊蛰,6点为春分,7点为清明。5点惊蛰时分人体内阳气已动,人起床活动,阳气转为清气,6点阴阳分明,7点上清下明。如果5点惊蛰不起,阳气就会转为浊气,6点阴阳不分处于混沌状态,7点上不清下不明。
小雪藏阳涉及的内容还包括,白天应减少冷天、风天外出的时间,晚上应早回家早睡觉,不要洗头后头发未干时睡觉、外出,以防止生头风病;休闲活动时,不要按摩后背,不要泡澡、蒸桑拿出大汗,不要锻炼得大汗淋漓等。在情志方面不可发怒、吵架,否则情志受伤,春天就会精神不振。平时要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还有就是要注意,外出一定要戴帽子、围围巾。
小雪降忧愁,远离抑郁,别让天气左右心情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抑郁症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性。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来说,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所致,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出现七情变化,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是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传导物质中,脑内5-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最弱,当日照减少、引起了忧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对于有抑郁症倾向或症状的人来说,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很重要。要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多听音乐让那美妙的旋律增添生活中的乐趣。
食物中香蕉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常食芹菜炒香菇,也可缓解抑郁情绪发生。
小雪节气,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这便是说“静者寿,躁者夭”。
小雪易“上火”,多食降气食物以清火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比较多,这时北方室内开始供暖,而室外寒冷。如果这时候人穿得严实,体内热气就会散发不出去,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其表现就是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多起来。
此外,因为天气寒冷,人们喜欢吃热呼呼的食物,但是过去麻辣的食物最好少吃,因为这也会助长体内的“内火”,所以这个季节,应该多吃些清火降气的食物,如白萝卜、白菜等当季食物,不仅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更能清火降气、消食。
另外冬天在室内待久了,大多数人会觉得口鼻干燥,这时候不妨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即暖和又能滋补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