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防寒凉

标签:
寒露节气养生方法 |
分类: 健身养性 |
寒露不小心,寒从足下生--热水泡脚以暖足
寒露过后,天气特点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寒字。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候发作或加重。所以这个节气中,养生的重点除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这样足部的保健尤为重要了。
人的足部离心脏最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故散热较快,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脚经常是冰凉的,这就是因为血液从心脏出来到脚部循环减速造成的,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因此,在寒露这个阶段,足部保暖是最重要的养生功课。
坚持用热水泡足有以下好方面的好处:
1、驱散寒气,温暖全身。
2、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特别是在急行军或长途跋涉之后,当即用热水泡双足,很快就能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
3、早上运动之后用热水泡足可以健脑强身,故也有:“晨洗脚,胜吃药”之说。
4、夜晚就寝前用热水泡足可以改善睡眠,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5、用热水泡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
以下是泡足要注意的事项:
1、泡足时间不易过长,以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3次,在泡足的过程中,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加快,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2、晚饭1个小时以后才可以泡足,不宜过早,因为饭后人体内的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
3、泡足水的温度要控制在42度左右,水量以没过脚踝为好。
除了用热水泡足,散步也具有暖足功效。另外经常艾灸足三里和涌泉穴等部位,对下肢以及周身的防寒保暖也很有好处。
肩周炎来袭,如何给肩问松绑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一般随着秋天的到来,医院接收的关节炎病患会越来越多,而且患肩周炎的病人比例很大。肩周炎为什么容易在秋季发病呢?我们来看一下中医是怎么认识这种疾病的,在中医看来,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邪、寒邪、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了不通则痛的病症。因此在秋季阳气由生发开始转向收敛,气候也由炎热逐渐转成寒凉,最易导致肩周炎复发。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外因是风寒入侵,而内因则主要是身体内的血少造成。因为肩部是整个手臂的三条经络开始循行的部位,这个部位的经气应该是比较充足的,所以我们是看不到孩子患肩周炎的,而为什么叫“五十肩”呢?就是说50岁左右的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液亏虚是最普遍的现象,血不足了,经络里的经气自然不充足,这时寒凉就可以乘虚而入,就很容易患上肩周炎。根据这一原则,饮食上应多吃具有理气、活血、通络作用的食物和强壮筋骨的食物,如羊肉、木瓜、丝瓜、韭菜、山楂、当归等,二是多吃一些具有驱寒功效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
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种秋季补血的佳品--桂圆
桂圆果肉鲜嫩,汁多味甜,具有养血、健脾、开胃、益智的功效。因贫血而引起的面容憔悴、黑眼圈、皮肤松弛、皱纹增多、常服桂圆,都能够得到改善,肩周炎患者想要补足气血,也可以多吃些桂圆。当然,尽管桂圆在补血方便确实有一定的疗效,但也有它的弊端,就是质稠难消化,凡腹泻、脘部痞闷者均不宜食用。
另外肩周炎患者还可喝一点酒,因为酒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不过饮酒不宜过量,每天二两左右的白酒就可以了。饮酒利弊各占一半,《本草纲目》说的“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痛饮则伤神耗血”。
除上述外,穴位也是缓解肩周炎症状的“良药”之一。最有效的穴位是位于拇指与食指指间的合谷穴,只要刺激合谷穴,一般肩部酸痛可缓解或消除,但要用强刺激、强拧捏,如果是慢性肩痛,以香烟头灸治。也可得到最佳效果。
另外一人穴位是肩井穴,在治疗肩周炎上,这个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为医家所用。肩井穴的位于脖子根部与肩头连接线的正中央,一压肩井穴,就会感到十分舒服的压痛(压时的痛楚),很容易找到,如果找不到,还可用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夹紧腋下,手指并拢于另一边的肩上,此时中指接触的位置就是肩井穴。
如果肩膀的酸痛扩及背部时,指压天宗穴即可见效,天宗穴是位于肩胛骨正中央的穴位,在肩膀背侧,左右皆有三角形的骨,即肩胛骨,以指触摸肩胛骨的中央,应可感知骨变薄而形成的凹陷之处,压压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为提高效果,也可以刺激风池穴、天柱穴看看。
在使用上述疗法的同时,如果再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效果就更好了,下面提供两种最简单的功能锻炼方法:
1、爬墙:双脚并拢,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面缓缓向上,使上臂尽量高举,然后缓缓放下,反复数次。
2、甩手:轮流甩动手臂,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0分钟。治疗期间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秋季燥气旺,莫让“秀发去无踪”
浓密的头发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是健康的体现。然而,美发的最大障碍--脱发,也令不少人心烦意乱。秋天头发脱落多半与秋燥有关,解决这个问题润燥自然是关键。但光润燥也不行。中医有两种说法,一是“发以血之余”,就是说人的精血有了富余,头发才会好,二是“肾之华在发”就是说头发的营养虽然来源于血,其生机则根于肾气,因此,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从饮食上讲,要维护秀发的健康,除了润肺食物以外,还应经常吃一些补肝肾、益精血的食物,如鸡肝、猪肝、鲤鱼、桑葚等,在治疗脱发上功效最为显著的当数芝麻,所以民间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能补肾养血,所以对头发早白、落发过多、头发干枯有明显的作用。
除了使用芝麻之外,防治脱发的方法还有穴位按摩。手法如下:
将十指并拢,从前额正中发际处开始,用手指尖在头发上自前而后轻轻来回交错揉动,好似洗发搓发一样,往返揉动20次,这样做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活血化淤、祛瘀生新的功效,使头发再生。做完推压后,继续做穴位按摩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面按在穴位上,然后用手指原封不动地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2分钟,注意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的力度,不宜用力过度,同时要放松身体,并保持心情愉悦。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可采用多种手法,如按摩头顶的穴位,百会、神庭、防老穴时,要使用食指(或中指),将双手食指(或中指)重叠放在穴位上进行按摩,按摩头部两侧的穴位产,如头维穴可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放左右两侧对称的穴位上按摩,按摩头后部的穴位,如风池、健脑穴时,要用双手支撑颈后,用拇指按摩;按摩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穴,可用又手拇指(或食指)分别在左右腿部进行按摩。
重阳登高解秋郁,秋风送爽宜出游
秋天是肺金主时令,中医讲“肺主升降”,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正常,才能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气吸进来,把痰和废物咳出去,帮助心脏把气血津液布于全身。
但是秋天万物肃杀,人的阳气从表皮开始往内收,汗毛孔逐渐闭合,刚开始会有一个短时的不适过程,影响到肺的功能(肺主皮毛),人容易悲伤,这就是悲秋。用什么方法可以治疗这种症状呢?秋天登高,就是化解“悲秋”的办法之一。所以我国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需要注意的是,外出登高、欣赏美景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
另外在秋日里,应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时也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尤其是老年人要多想些美好的事情。
简单的穴位疗法也可帮助放松及提振精神,下面的穴位平常自己按一按,就能有效地抗忧郁。
1、神门穴,在手腕内侧大动脉处,有三条大横纹,与横纹垂直的中央约2寸位置,经常按摩神门穴对降心火有很大的帮助。
2、大冲穴,在脚上大拇指与食指中间约1寸半处,是可以克制烦躁易恕情绪的穴位。
3、内关穴,位于手肘下方,往手腕变曲处沿着手肘方向二指腹处,介于两条肌肉中间,压此穴位会有疼痛感,有失眠、神经痛、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可常按此穴位。
以上穴位都是自己可以按摩的,如果真的很不舒服,还可以找专业医生,一般来说,针灸疗程一次之后就可得到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