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是熬出来的

标签:
熬出来伟大冯仑闲话人生80后 |
分类: 书海拾贝 |
虹推荐我读冯仑与年轻人闲话人生的书《伟大是熬出来的》,说是不光适合80后、90后,也适合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家长,并开玩笑说让我将来“不要做抬高房价的丈母娘”(书中提到的)。说实话现在案边有太多励志、成功的书了,我已经过了读那些书的年龄,当然还给自己找借口:如果成功可以复制的话,那么现在满大街上都是比尔.盖茨了!
周一晚上去北京了,今天零晨近1点才回来。二宝准备申请美国留学,专业在那里有个面试,为了配合她的时间,也为了节省些路费,往返都定了很晚的航班。临出门前犹豫让哪本书陪伴我候机时,看到了这本书,匆匆塞进包包里,读过几个小章节之后就被深深地吸引,我太喜欢冯仑的那些话语了,因为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诠释。决定一定要关于这本书写点什么,就算是看过我这篇博文的朋友没有时间去找这本书来读,至少也能知道些书中的观点。
我把最喜欢的一些话摘录在这里。
伟大是熬出来的:“伟大和折腾,我总是提到这两个词,有些人质疑,一方面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另一方面又说自己在工作中喜欢‘折腾’,一个是比较主动的概念,一个是比较被动的概念,感觉有些冲突。
折腾跟熬,确实前者是主要去做,后者是被动去做,但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而是两个角度上的问题。
折腾,我们翻译成书面语言叫奋斗,这是追求,熬,是在奋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曲折的时候必须采取的人生态度,用‘熬’这个字,更形象、强化表达了内心的一种纠结,被迫无奈这样一种复杂的状态。”
原来“折腾”、“熬”这样的词完全可以与伟大并列在一起的,并且看上去看常和谐,听起来十分顺耳。这样一来我倒是十分鄙视自己,一直都是怀着小女人的心态来用这些词,我最喜欢说折腾生活,熬日子,原来这样做也可以成就伟大的。
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过去,我们老以为伟大是领导别人,这完全是错的。当你不能管理自己的时候,你便失去了领导别人的所有资格和能力。当一个人走向伟大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管理好,管理好自己的金钱,管理好自己周边的人脉、社会关系,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你管理好了自己,自律了、守法了,很多类似的美德就有了。同时,把自己管理好了,在组织中成为最好的成员,才能取得领导的资格。如果其他成员自律性不强,而你是最好的成员,所以大家会信任你,大家才敢把命运寄托给你--一个首先能管理好自己的人身上。比如你不拈便宜,大家就会相信把钱交给你管理是合适的。”
管理好自己是做人的准则,这点以前我就很清楚,但没有与伟大联系起来。这一读彻底明白了,管理好自己的人不一定能成为领导别人的人,能成就伟大,但不会管理自己的人,绝对不能管理别人,当然也成就不了伟大,即便是你通过某种方式能去管理别人,痛苦的也只是你自己。
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使命,无论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怎么受摧残,怎么被别人看不起,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掌握话语权。因此,不管面对60后还是70后,不管他们多么地年富力强,80后都应该坚信,我很牛叉。
不错,每一代人都很牛叉,只是没到时间,,等到80后四五十岁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你们的了,你们就牛叉了。你现在刚入社会,上边的人没有走呢,你想牛叉也牛不了啊,所以你就被人说,那你就听着,等到将来你能说别人的时候,你又可以骂前面的又可以骂后面的,那个时候你就牛叉了,不过同时也意味着你已经步入中老年时代。每个时代老年人虚弱的表现就是压制年轻人,当一个成熟的社会开始把年轻人作为主流和主体的时候,这个社会是一个有希望的社会,如果这个社会都是老年人在哀叹,叹息、看不起或批评年轻人的时候,这个社会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
这些道理以前也明白,曾经跟某慧谈论过十几岁时在家里的境遇,我们俩都是家中的老大,性格都是相对独立,跟父母的冲突也都最多。她说记得那时候她母亲最喜欢对她说的一句话是:“我就不相信掰不掉你头上的角!”完全是想把她改造成自己想像的样子的架势,如今他们都年纪大了,没有把我们改造过来,很多时候还得听我们上课。其实通过这段话我们这些家长最应该反思自己,总是觉得孩子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总是想纠正他们的问题,总是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模式去成长,其实真的是错了,我们应该看到年轻人身上更多的光芒,来改变我们自身的不足,一味地批评、指责,其实倒是我们自己心态不健康的体现。
朋友数列:10、30、60:“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大概是10、30、60三个数,这是一个人交朋友的极限。所谓10是什么?就是你最亲密的朋友的数量,基本上超不过10个,把父母、亲戚朋友算上也超不过10个,这10个是可能借钱的。你最困难时,可以借钱的人超不过10个。这些是真正叫做最安全的底线。
时不时有联系,一会儿聚会,办点事打个电话说一下的,还彼此想念、惦记的大概是30人。这是经常工作性的、感情性的同事、亲属、同学等。大家不妨想一想,大学同学里,平时经常联系的有几个?
再往下60个。一打电话说一下就知道,比如说有些同学10年没见,一打电话一说就知道,是属于这个范围的,拿起电话知道这个人,但好久不联系,但联系起来说事也能做。这里边与前面的30个有一些是重叠的,有一些不重叠。”
原来可以用在自己困难时能不能跟人家借钱,来判断是不是最亲密的朋友,这种说法挺新鲜的。以前我的原则是就算是借高利贷,轻易也绝对不能跟朋友借钱。读过之后明白了,如果是真正的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是可以开口求助的,因为这种求助是相互的,如果你从来不求助,那么朋友也无法寻求你的帮助。“交朋友跟金钱没有必然的关系,不要因为金钱去交往,但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去讲,寻求帮助,这是两回事。”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话语,其实现在能读的进去,不光是因为语言精彩,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与自己的很多想法达成共鸣,而自己又没有能力总结那么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