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与家庭自我药疗

标签:
otc安全用药止痛类药处方自我药疗非处方 |
分类: 健身养性 |
昨天下午接到盖子的电话,应了一声听她的声音不对,“怎么了?”不听她回答竟然听到她呜呜的哭声,“怎么回事?说说看,哭什么啊!”接下来她边哭边断断续续地说了下情况,原来是她家先生前一天突然排尿困难,到医院检查马上就让住院了,昨天下午检查结果出来了,肌肝值360多,医生说是让透析。盖子一听到透析两字,吓得不得了,当时就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盖子的先生是我很熟悉的人,身体一直很好,从来也没有听说他的肾有问题,怎么会一下子就这样呢?“你先别哭,这种急性发作的肾病不会有大问题的,只要不耽误治疗很快就能恢复,如果现在就是排尿困难,做一、两次透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话说回来,他最近没有什么事情吗?怎么突然会这样呢?”“前一阵子感冒挺长时间了,一直不好,吃了很多药。”“你再找医生问问,会不会是因为药物引起的呢?上次听老三说过,她的一个朋友的先生,吃了什么感冒药引起了肝的问题住院治疗了呢。你光是哭也没有用,先找医生谈谈看。”
等晚上我再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说大夫分析是因为感冒发烧服用了太多的药,什么白加黑、扑热息痛、去痛片的,为了让自己快点恢复,加量吃,混着吃,结果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功能衰竭。大夫也说是急性发作,只要抓紧治疗很快就会恢复的。
现在有太多的人生病不看医生,百度后自己去药店买药给自己治疗。前几年我去北京的时候,那里就实行处方药一定有医生的处方才能卖,可是像大连就算是有这个规定,多数医店都没有实行,去医店很容易就买到处方药。如果是自我药疗一定要选择非处方药,否则就容易出现盖子先生那样的问题。今天早上我正好在《健康时报》上看到一篇调查文章,说是目前太多的消费者买药不看OTC,随意滥服药,这样不光是造成浪费,更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我把这篇调查文章转贴过来,为了自己与家人的健康,不了解这方面情况的朋友请一定要细读一下。
六成消费者买药不看OTC
到药店买药,消费者一般先看药盒上的药名、适应症、生产日期,适合自己的症状,没过期就买回家了。而药盒上是否有红色或是绿色的OTC小标识、禁忌内容往往被消费者忽视。
近日,由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发起的安全自我药疗行动并首次公布的《中国止痛类非处方药认知度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有62%的消费者选择药品时忽略OTC标识,有48.37%的消费者不知道OTC代表什么意思,更有40.55%的消息者认为去痛片是非处方药。这些都是患者日常用药中比较典型的误区。
自我药疗首选非处方药
在《中国止痛类非处方药认知度网络调查》报告媒体发布会上,中国非处方药协会白慧良会长说,近七成消费者在出现疼痛等轻微身体不适时,都会到药店购药。而近半数的消费者并不了解药盒上OTC标识及其含义,可见安全用药最基本的保护屏障都没有起效。
白会长介绍说:OTC是OVER THE COUNTER 的缩写,即“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在我国,我们称为非处方药,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医生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就可服用的药品。其安全性、疗效是可以确切放心的。可见,不看医生,自我药疗应该首选带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处方药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样才安全。
有数据显示,我国约有70%的家庭存在自我用药不当的问题,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12-32%,这都反映了消费者对于自我药疗知识的缺乏,并由此造成了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
去痛片不是OTC忌滥用
此次调查数据还显示,有62%的消费者选药时忽略OTC标识。以消费者自我药疗时常用的止痛类药为例,超过40.55%的消费者竟然认为去痛片是非处方药(OTC),头痛时随手就用。
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说,实际上,去痛片是处方药,这种药在用法用量上应根据医师处方及医嘱使用,长期滥用去痛片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且损害骨髓造血系统。
一般止痛自我用药,建议可以选用非处方的止痛药,比如芬必得等。它经过长时间临床使用和安全评估,所以安全性非常好。同时在调查报告发布会上,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还首次提出了“自我药疗三要”原则:认准OTC标识,按照说明书对症用药,适量购买、及时清理药箱。提醒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安全地进行自我药疗。
(作者:马丹蕊,《健康时报》2011年2月28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