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的饮食是女性保持健康、年轻的重要环节,以前我以为只要节食就可以保持体重。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知道这个做法是不对的。节食只是一方面,如果一味靠节食,那么不但不能减轻体重,反而对身体有诸多的伤害。二宝出生之后,我体重增得很厉害,因为我的母亲也是在生完我们之后体重剧增,造成她很早就患有血压高、头痛等慢性病,非常痛苦,我很怕会随了母亲,便拚命地想把体重减下来,当时对我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节食。
那时候我们与公公婆婆一起住,公公是一个美食家,他的爱好就是给全家人做好吃的。每次吃饭的时候,看着公公做好的一桌子菜,我都不心动,自己切一根黄瓜加点盐就是一顿饭。一般春节过后的那一个月我一点主食都不吃。另外我从小就养成不吃早餐的习惯,后来为了保持体重就更不吃了。这样做的结果,体重是控制下来了,可是人一点体力也没有,不管干什么都很容易疲劳,最可怕的是我的头发脱落得非常厉害。后来我曾看过文章说头发主要是靠主食提供的营养生长的,主食不足,头发生长需要的营养提供不上,毛囊萎缩,脱发就很容易形成了。
后来发现自己的体质实在是太差,就开始了运动,同时调节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把以前以副食为主,调整为主食、副食搭配。把以前从不吃早餐改变为尽量多吃早餐,减少晚餐的量。以前由于不吃早餐,不到中午就很饿,午餐就会多吃,晚餐会吃得更多,这样到了早餐起床的时候胃里的食物还没有完全消化,感觉不饿,那么早餐不吃也是自然的事了。减少晚餐量,早晨起来的时候就会感觉很饿,我现在经常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包括甜食留到早餐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良性循环,保持体重就不是难事了。
我曾在《健康时报》上读过一篇文章(对不起,我现在找不到原文了),上面说我们这个年龄的女性每天需要6两主食,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需要得更多,主食是构造人体框架的主要物质,也就是说主食是长筋骨的。人必须在保证了主食摄取量的前提下再吃其他的副食。可是根据我的了解,我身边与我差不多同龄的女性,每天大都保证不了这个主食的量,包括我自己。
另外我曾看过一个中医的理论说肥胖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身体血气能量不足,没有能量将身体内部废物排出,这些排不出去的废物堆积在人体内,随着堆积的逐渐增加,人就会慢慢胖起来。从这个观点来看,肥胖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能量过剩被储存下来形成的,而是能量不足,使我们的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形成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能看到这种情况,有些体态偏胖的人的食量并不大,可他们即使吃得很少仍然会不断地发胖。有些人很郁闷,无论如何节食,用老百姓的话说喝凉水也会发胖。而许多体形瘦的人,怎样吃也不会胖。从这方面看食量和肥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吃得少的人发胖,吃得多的人反而不发胖,如果用剩余能量这个中医的理念这解释这个现象,好像更容易理解。
其实不管用哪一种观点来解释肥胖的原因,人想保持理想的体重运动都是首选。如果认为体内能量过剩引起肥胖,那么运动可以大量消耗体内的能量;如果认为能量不足引起肥胖,那么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之后,就会增加食物的摄取量。另外运动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强化心脏、疏通经络,运动之后消耗人体的能量,会造成人体的疲倦感,使得睡眠品质得到改善,也会增加睡眠的时间。
我感觉人的体重与思维一样,也是有记忆的。不信试一下看,在一段时间里不管你吃多吃少、运动多运动少,睡多睡少,体重的变化不会很大,这就是人体记住了自己的体重,在一定的时间里可以自动调节。
但是如果遇到一些特别的事情、比方说:妊娠、生病、生活中的一些变故,就会让人的体重骤增或骤减。
给自己的体重定一个大体的范围,然后让身体记忆住这个数值,不需要太辛苦就可以轻松地保持住了,我把自己的体重定在55-56公斤。如果一直是正常的生活就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遇到我生病的情况,体重就会增加;另外我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很累的时候体重也会增加,因为工作累我就没有时间运动,还会不时地吃零食(甜食多)。恢复正常之后,我会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重降下来,现在我用的主要办法是一周有两个晚上16点之后不吃东西,再加上适当的运动(象木化玉姐姐那样,做好了美食边看电视边吃我可从来也没有过哦
)。体重降到差不多的时候还需要再坚持两个月,让身体保持住记忆。体重变化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两个月之内,如果体重增加,最好在两个月之内恢复,因为在这个时间里会比较容易,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再想减体重就比较辛苦了。
不管怎么说,如果想给别人一个永远年轻的背影,自己多少还是要付出一些努力的,不过只要在生活中稍微留点心,这一切是不难做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