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产业升级,运营商将成IDC市场主要力量
(2012-06-20 14:36:24)
标签:
idc市场数据中心运营商赛迪顾问it |
-----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李嘉
截止2011年底,全球的数据中心总量为372万个,其中美国和欧洲的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整体看来,中欧和东欧、亚太部分地区、北美和西欧地区虽然在数据中心数量上仍占据优势,但增加空间有限,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仅为3.8%。相比之下,新兴地区如亚太市场、非洲地区等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2%,成为带动整个行业增长的最大动力。2011年,中国加大了对电信宽带的投资力度,促进三网融合,促进各个社会领域如医疗、智能电网、公共安全网络、教育等网络建设,由此带动设备升级需求和网络容量扩充需求持续增长。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并成为不少政府园区关注引进的重点,另一方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发展迅速,SNS、电子商务、视频等业务的大规模增加给IDC市场带来了持续的需求。IDC行业经历了转型、整合、多元化发展阶段后,逐渐变得规范、有序。
发展特点:产业升级,新的运营和合作模式将出现
随着产业升级,传统的数据中心在结构的可靠性、能耗和制冷系统都不能满足扩展和升级的需要,使得企业面临高能耗和高运营成本问题。一方面,数据中心未来三年继续增加服务器是必然,另一方面,当前数据中心使用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分别采取措施对现有数据中心的运营模式进行改进。如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升级转型着重在数据中心的容量和能力升级,比如通过虚拟技术实现设施监控、设备跟踪以及散热管理。中型企业缺乏掌握云计算等数据中心升级技术能力和人才,因此选择合作者来帮助他们改善数据中心托管业务,或者将自有数据中心迁移到有质量保证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来改善服务。大量中小型企业更倾向于获得标准的数据中心服务来提高业务开展的灵活性,以此降低成本。
竞争趋势:运营商将成IDC市场主要力量
云计算作为未来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其全新的服务方式为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带来了革命性的ICT体验。由于网络支撑保障能力是制约云计算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云嗯计算服务规模发展的核心基础,云计算服务只有与有线无线网络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为用户带来高效、便利、安全的服务体验。因此三大电信运营商凭借其全面的数据中心节点、独有的无线/有线网络接入能力以及在用户和渠道方面深厚的积累将成为中国云计算的主要力量。而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中IaaS的基础设施部分,成为实现云计算的重要途径。2011年中国IDC公司的主要类型分布情况为:租用电信资源的服务商占到30%,电信运营商占50.3%,专业运营商占19.7%。跟往年相比,专业运营商的比例有所提升,基于并购整合后的市场格局,专业运营商的服务更加细化。而电信运营商作为IDC的上游资源,同时也参与中游、下游的业务,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2011年以来,三大运营商分别发布了各自的云计算战略,中国移动的“大云”、中国电信的“翼云”、中国联通的“沃云(互联云)”,其基础设施都是自建的数据中心,借助云计算技术,电信运营商通过布局全国性的数据中心,将依托云计算成为产业的主要受益者。另一方面,现阶段行业用户所使用的大多数服务器利用率均不超过15%,而每年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则非常高;大约80%的信息系统和运行维护工作花费在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纠错、和维护等基础服务上面。而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平台建设方面具备全面的数据中心节点、独有的无线/有线网络接入能力以及深厚的用户和渠道积累,这给电信运营商加速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三大电信运营商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私有云平台”,以“私有云”建设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将其演进为“混合云平台”,通过短信、语音等多种简单快捷的方式为集团和行业客户提供移动办公、生产控制、营销服务等多种业务,在为集团和行业客户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创造新的运营收入模式,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中国现有数据中心约占世界数量的12%,然而超过500个机架的大型数据中心却仅占中国数据中心总量的万分之一,占全球大型数据中心的5%,而美国大型数据中心占全球大型数据中心总量的50%。从服务器数量看,2011年全球数据中心的x86服务器总量达到了4500万台,其中美国占了1600万台,中国约为350万台。2011年,中国IDC公司的机房服务器数量情况:52%的IDC服务商机房拥有服务器数量在500台以下;有12.4%的IDC服务商机房拥有服务器数量在500-1000台;有5.3%的IDC服务商机房拥有的服务器数量在1000-2000台;有19.1%的IDC服务商机房拥有服务器数量在2000-5000台;有11.2%的IDC服务商机房拥有服务器数量在5000台以上。除此以外,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不断增加的电力开支,数据中心面临耗电和散热的挑战,创新产品及技术,重新审视能耗效率;如何构建安全的IT基础设施架构,如何面对日益复杂化的IT系统和海量数据等,从这点来看,数据中心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