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智慧”因子,破解发展难题
(2009-11-30 15:42:28)
标签:
it |
铁路运输任务快速增加,现有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传统业务模式和日益老化的信息系统面对一个个难题束手无策。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中国亟待引入新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和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中国铁路植入“智慧”因子,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借力“智慧”分析软件,提升铁路运营能力
2008年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4.6亿人次,货运总发送量33亿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自然资源分布、快速增加的运输需求等都使整个铁路运输能力面临巨大考验。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先后开发并投入应用的一大批信息系统,基本上覆盖了铁路业务的各个业务环节,对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个信息系统运行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整体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在数以百万计的传感器基础上构建新一代的铁路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列车速度的控制、对所有数据的追踪监控;同时,通过建立高效率、集成的智能铁路网络系统,收集、管理和分析来自轨道、列车、车站,以及整个系统维护过程的海量数据。借助上述数据和“智慧”分析软件,中国铁路可以充分挖掘现有运输资源的能力,使之发挥最大效率,这不但是立足眼前缓解铁路运能不足的有效措施,也是满足未来对于业务增长的需求有效措施。
利用“智慧”传感技术,实现实时信息追踪
“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在调度指挥方面,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计划调度管理系统、调度集中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列车运行实行透明指挥、实时监视、自动调整、集中控制,大大增强了铁路运能和运输组织效率,保证了行车安全,并降低调度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调度指挥的工作环境。但是,伴随着铁路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复杂的环境、冗长的安装调试过程、繁重的日常管理以及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等等。因此,最近铁道部发布的《2009年铁路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未来几年铁路信息化工作将进一步加强铁路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同时,将进一步加强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赛迪顾问认为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
?
?
远程传感解决方案可以在以上三个方面大显身手,运用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每节车厢的关键点处安装传感器,持续监控车厢的情况并在火车改组时自动检测其编组,这些措施可推动制订一个可行解决方案以检测,甚至预测潜在的灾难性故障,该方案的优势在车厢数目众多的货运列车的使用上尤其明显。通过这样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实现列车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不但可以更好地优化铁路资源的调度,更可以提前做出准确的故障预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铁路的高效管理、运营提供支撑。
部署“智慧”监控系统,打造和谐安全铁路
当前,打造和谐安全的铁路运输体系,已经成为中国铁路各级组织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中国目前的铁路系统中,数字影像监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但总体应用水平较低,许多工作还依赖于人工实现,监控和处理海量的视像信息面临巨大的人力资源压力。同时,随着影像监控网络的不断增长,摄像头的数量以及所获得的视像数据呈几何级数增加。面对铁路安全的新要求,如何打造智慧的视频监控系统确保铁路安全,已经成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赛迪顾问深入研究了IBM提供的一种更智慧的人工监控—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它利用先进视像识别技术把从摄像头所收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筛选,协助发现潜在危机,打造更好的安全铁路。如智能视频监控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从视频中所出现的各种场景、人物和具体条件进行监测,比如面部识别、虚拟警戒线、背景变化适应等,按照监控人员所需要知道的画面并在影像数据中自动觉察并分类不同的状况,方便监察人员透过不同的需要去搜索有用的画面。这种智慧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用于车站内的人员监控,也可以广泛应用于路轨、车站、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控,大幅度减少人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通畅。
引入“智慧”互联系统,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具有其独特性,组织结构复杂,点多线长面广,除铁道部外,全国还有十八个铁路分局,六千多个车站,一万八千多台机车,六十多万辆货车,五十多万个集装箱,铁路信息系统的直接用户涵盖车、机、供、电、辆以及特货、行包、集装箱等多个系统,近千个工种。如何促进系统内资源的大联动,提高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直困扰着中国铁路的管理者们。
设备资产维护的动态管理就是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一个完整的铁路系统来说,列车和路轨等资产的良好状况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根据先进的管理理念,对铁路设备及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整修的重点不应该是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再修复如新那么简单,而应该把其看作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从生命周期和可靠性方面来理解设备资产维护的内涵。而当前中国铁路部门对铁轨状况进行的日常监控和维护,还停留在人工作业层面,误差大,费用高。随着铁路系统资源以及运行维护的复杂性不断提升,急需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更优化、更安全的运维管理系统。
赛迪顾问发现,IBM提供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中国铁路设备资源的运维模式从过去的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通过结合如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等数字化手段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运维平台,实现包括预防性、故障性、保修性等各式各样的运维模式。还可以实现铁路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动态资产划分来全面了解资产基础设施状况,包括里程或连锁标记、铁轨编号、支距、道岔、辙叉/交叉口和信号在内,现场发现的情况可以更快地与操作和维护中心进行共享,以便能够更快地派遣维修人员赶赴现场,解决问题。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正是充分利用了实时从设备资产上获取的数据去掌握其性能和表现,并据此制定预测性的维护计划,在最优化资产性能的同时最小化对于铁路运营的影响,为实现中国铁路设备资产的高效运维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结束语
“智慧的铁路”通过将下一代IT技术应用于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备资产、运营安全及人流、物流的更加精细和动态的管理,进而达到“智慧”状态,相关解决方案的应用为破解中国铁路发展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智慧”因子在植入中国铁路后必将进一步成才,促进中国铁路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