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分析:诺基亚难言的伤

(2009-11-06 14:50:32)
标签:

it

作为手机“一哥”的诺基亚,今年以来遭遇了狼烟四起的渠道市场集体抗议事件,一直有着良好用户基础,也一直为其它手机厂商仰视的Nokia,为何会遭遇如此境遇?曾经相安无事甚至有着唇亡齿寒关系的经销商与制造商,为何反目?诺基亚一度引以为傲的FD渠道模式,是否到了“刮骨疗伤”时?赛迪顾问将就这其中的谁是谁非、何去何从进行剖析,提出建议。

  谁是谁非?

  回顾这次渠道危机的历程,表面上看,是诺基亚严格的渠道制度对区域经销商的串货行为课以重罚,导致了经销商不堪重负而揭竿而起,从而引爆双方的激烈博弈。那么,是谁制造了“串货门”?赛迪顾问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经销商方面:

  (1)压缩的利润空间和失衡的渠道激励制度是经销商串货行为的根源。诺基亚FD模式对渠道实施的激励制度,是对完成既定销售任务后给与返点奖励,与任务额直接挂钩的返点已是经销商主要的利润来源。然而如今,在经济危机的特定时期下,市场环境恶化,诺基亚销量下滑,而经销商的任务指标并没有随之动态调整,这似乎让经销商“合规”的完成任务指标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说,受市场环境影响,销售压力的空前增强激化了本已普遍存在的串货问题,选择串货既是利益所驱,也是压力所迫。

  (2)手机市场竞争多元化使得诺基亚不再是经销商们的唯一,也是经销商勇于放手一搏的重要原因。在目前的手机市场上,山寨手机的单机赢利能力已经超过了品牌机诺基亚,利润面前,经销商不再唯诺基亚马首是瞻也自然情理之中。

  诺基亚方面:

  串货造成的终端零售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诺基亚销售体系的正常秩序,严格管理可以理解,但其实人家串的也是正版机,并不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损失,何必如此“较真”呢?这里,诺基亚或许也有他难言的伤。

  (1)打击串货,为了维护“战略合作伙伴”的利益。这里的战略合作伙伴指的是迪信通、国美、苏宁这种“直供经销商”。串货商的异地低价采购显然会干扰迪信通们的优势,而这类他们的渠道占据着诺基亚中国市场近一半的份额,诺基亚必须考虑他们“维持市场秩序”的诉求。所以两相权衡,诺基亚选择了严格惩治串货,保护大渠道商利益。

  (2)现有的FD渠道管理模式为滋生串货提供客观环境。FD是分区管理,必然存在价格差的问题。经销商可以选择从其他价格更低的区域拿货到本区域销售,之所以以往都相安无事,是因为销量好的时候,经销商的收入即使去掉可能被扣的罚款,仍然具有吸引力,然而如今时过境迁,强劲竞争对手不断涌现(例如高端市场上的iPhone),诺基亚销量受到较大挑战,市场份额的压力直接传导在经销商身上,经销商利润进一步压缩,沉重的罚款面前矛盾必然进一步激化。

  (3)传统渠道也受到于其他渠道的挑战。例如,运营商业务与终端的捆绑更深入、更广泛,诺基亚也在更加火热或者被迫的投入运营商的怀抱,所以传统的渠道经销商或许正在被冷落。

  何去何从?

  对这次愈演愈烈的渠道门事件,可以说为诺基亚敲响了警钟,我们希望诺基亚可以做好善后,妥善处理好与经销商的关系。

  首先,针对销售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改革价格与激励体系,给予渠道多元化的合理利润空间。这个价格体系设计要将渠道利润进一步细化,覆盖诸如正常利润差、返利、市场建设、活动配合等内容,激励体系需改变单纯以销量作为考核返利的依据,并且动态调整,防止经销商为跑量牺牲利润,甚至恶性竞争。例如出台新的补货模式,如果渠道的库存量达到一定限度,就不再继续要求进货,减轻了渠道的销售压力。

  其次,进一步实现渠道扁平化。在如今这个倡导渠道精细化的年代,以省为单位的FD模式显得过于粗放,只有进一步缩减渠道层级,才能有效实现市场的精耕细作,降低串货的可能。层级压缩如下图所示:

  http://www.ccidconsulting.com/upload/14586.jpg

  再次,多元化并细分渠道,针对不同渠道推出相应的产品。手机的销售渠道正不断拓宽,有大卖场、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销售、专卖店、连锁店等。独具特色的渠道产品将有利于不同渠道的个性化发展,也能够有效管控价格,防止串货。在渠道的多个方向中,电子商务可能成为趋势,由于网络销售省去了库存、房租的成本,在价格方面比传统渠道具有优势,也将受到更多的青睐。

  希望这次渠道危机过后,诺基亚能够实现新一轮渠道升级,找到一条合适自己的路线来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