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空港园区向空港城的转型

标签:
杂谈 |
赛迪顾问最新发布了《2008-2009中国空港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年度报告》,针对中国空港园区的投资环境竞争力作出了分析和评价。赛迪顾问认为,当前中国空港园区从产业发展战略层次正在进行有目标的调整和变化,中国空港园区正向空港城转型,这将最终促成中国空港园区的革命性嬗变。
http://www.ccidconsulting.com/upload/14348.jpg
1、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越来越强劲,金融信贷、房地产开发、汽车、电子、纺织等众多行业生存举步维艰,甚至开始缩减生产。为了尽可能多地保障自身利益,一些精明的产业投资者开始将视线转向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中国市场。国际航空产业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首要受害者之一,也更加关注针对中国市场的产业转移。
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为例,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际,阎良备受国际知名航空企业青睐,或设立分公司,或与航空基地联手共同培养配套企业,这在阎良航空基地165家注册企业中占有较大比例。
阎良航空基地正在筹划建设中的“欧洲中小企业园”将为承接国际及国内东部沿海航空产业转移进一步做好准备,并有助中小型航空高科技创业企业成长。
2、培育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业核心竞争力
利用空港经济特点,提升空港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空港园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2008年12月18日,中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第一个“空港+水港”双功能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式挂牌。保税港区涵盖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寸滩港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包括空港和水港的一区双功能的保税港区预计到2015年分三期全部建成。此保税港区纳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增加机场综合保税物流功能,吸引以航空运输为主的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向重庆转移,扩大重庆航空货运市场的运输需求,大幅提升重庆机场的航空货运量水平,促进机场自身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机场周边临空经济的发展。
规划建成的航空物流园区包括进出港货运站、航站货运街、联检报关中心、海关监管中心、公共保科仓库、物流分拨中心、航空快件中心、物流综合仓库等功能部分,将极大提升重庆江北空港园区的物流功能。
3、积极发展服务业和商务型经济
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转移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中国空港园区更要注重对服务业和商务型经济的发展。
2008年2月28日,位于北京顺义的首都机场T3号航站楼通航。次月,新国际展览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2008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08年国际汽车展览会等一批国际化的大型展览陆续移师新国展。新国展除了展览功能,还包含17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包括一座星级酒店、写字楼及综合商业设施,其所在的顺义区域也作为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龙头地带,其商业地产和空港经济同步腾飞。
在顺义区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围绕首都机场,着力打造临空经济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全面推进“空港国际化、全区空港化、发展融合化”的运行机制。到2020年,以空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将建成一个20万人口的空港城。
服务业和商务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临空经济的新特点,是中国空港园区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