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优势产业与投资环境齐飞

标签:
杂谈 |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常州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与发展,城市品格获得非凡提升。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规模和品牌效益逐步显现
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312国道以及即将开工的京沪高速铁路等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京杭大运河流经常州,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08年完成港口吞吐量6877万吨,比上年增长4.8%。常州机场有通达北京、广州、深圳、沈阳、哈尔滨、厦门、西安、重庆和长沙等国内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每周进出港航班160架次。
如今,常州市以农机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200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2008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4%,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3.1∶58.9∶38.0。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5028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4%。财政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新农村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稳步加大,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72.8%,科技支出增长10.1%,教育支出增长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5%。
产业发展迅猛,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齐头并进
输变电设备制造是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常州装备制造业的骄傲,产品覆盖电力变压器、电线电缆、高低压控制柜、绝缘材料等全系列各品种。2007年常州生产的各类电力变压器达1.07亿KVA,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6%,居国内首位。2007年常州输变电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1亿元。常州生产的110KV变压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500KV变压器制造能力居国内前列。常州东芝变压器、常州西电变压器、江苏华鹏变压器等公司生产的系列电力变压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产品不仅广泛用于京九铁路、宝钢、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还出口到东南亚、非洲、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江苏上上电缆集团的电力电缆、江苏华鹏的110KV电力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常州西电变压器的110KV电力变压器均为中国名牌产品。常州已于2007年被批准建立"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输变电设备产业化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在常州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了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支撑,大批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产品涵盖以DVD、车载AV及导航系统、EVD、液晶电视为代表的数字视听产品,以讯响器、液晶显示器、二级管、电感器、通讯继电器、微电机为代表的新型元器件,以笔记本电脑、中西文中端、显示器为代表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以集团电话、无线电接收机、数据集中器、通讯机柜为代表的通信产品等。
新能源产业是常州的新兴产业之一,近几年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综合应用为主导,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生物燃料生产等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链已从高纯硅提炼、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到切片、电池、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光伏应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垂直一体化覆盖,配套齐全,尤其电池和专用设备生产技术与能力国内领先。
常州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塑料及制品、新型建材、玻璃钢制品、新型涂料、稀土材料、反光材料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常州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常州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十大类产品系列:以瓶级聚酯切片、ABS及塑料合金为主的各种工程塑料;BOPP、BOPET等新型包装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土工、复合材料;不饱和树脂及各种玻纤、玻璃钢材料;功能性涂料;稀土材料;反光材料;强化木地板;新型金属材料等。
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是首批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目前已有110家境内外入驻企业,建立了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培养、衍生产品研发、产品和产权交易等六大平台,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证;连续四届举办了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并通过法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际动漫节"窗口",为动漫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境内外市场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创建了亚洲动画联盟,成员已扩展到境内外15家企业,2部3D动画电影已制作完成,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动画片已开始启动。基地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确定为重点扶持和提升的"动漫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被省政府列为"原创影视动画生产示范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荣获"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中国最具竞争力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称号。
依托专业优势和发展规模,打造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航母正当时
常州的装备制造业在长三角有突出的专业优势和发展规模,正在致力于打造长三角现代制造业基地。虽然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但在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驱动下,常州市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新的机遇。经历了经济危机洗礼的常州装备制造业将打造成长三角中的一艘超级航母。据悉,为确保工业经济的增长,常州市政府列出了全市100项工业重点项目,作为常州市工业经济的重点,倾力扶持实施。从100个项目看,装备制造业有44项。2009年常州市加大了对装备制业的投资力度,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五大产业中,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占到55%,达到292.7亿元。
装备制造业是常州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企业,输变电产品制造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并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轨道交通车辆与部件制造基地,工程机械与车辆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特色的装备制造体系:以工程机械与车辆、农用机械、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车辆等制造业产业为基础的多个产业集群。其中以工程机械和车辆产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促进因素表现活跃
历年来,常州市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6年常州名列“全国城市创新环境评价”第七位,跻身“2007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在福布斯“2007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排名中位列十一位。2009年成为赛迪顾问长三角投资环境十强城市之一。
沿江开发战略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沿江开发战略将拓展常州新的发展空间,为实现长三角现代制造业基地打下基础。目前常州正在全力打造的现代化的沿江交通运输体系,从而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常州同时处于沪宁产业带和沿江产业带两大发展轴上,有利于构筑全面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随着江苏南北通道的建设,沿江产业带为加速常州的产业空间置换创造了相对便捷的联系通道,常州成为了衔接苏中、辐射苏北甚至安徽、呼应苏南、服务沪宁的重要节点。
相对于苏州、无锡的苏南地区成本竞争优势。除了具有传统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常州未来在电子信息行业也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历史上,当投资大幅度地投向苏州、上海等地时,常州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在吸引投资方面曾经相对落后于这些地区,但当苏州、上海、无锡等地的投资呈现饱和之势,并且投资获利的成本越来越高时,投资不可避免地会选择成本更低,条件更优厚,获利空间更大,发展潜力更好的地区,常州无疑会成为电子信息行业落脚的首选之地。
常州大学城的建立也为常州带来机遇。大学城在职业教育方向上优势十分突出,有望成为长三角重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并为其制造业发展奠定持久的人力资源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