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回顾中国彩电的发展过程,从1958年生产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以来,中国彩电行业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转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彩电行业开始艰难启动,80年代依靠引进彩管和玻壳等配套企业起步,到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期间经历了核心技术的缺失、引进与消化吸收、群雄并起、价格大战、渠道博弈、多元化诱惑和海外市场拓展,2003年达到行业鼎盛时代。中国彩电行业实现了成功转型。
从1996年到2004年, CRT电视在中国一直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正是中国CRT电视的爆炸性增长,成就了7大家彩电企业的辉煌,并相继造就了长虹和TCL的彩电神话。1998年长虹股票冲破100元大关,摘取“中国彩电大王”的桂冠。2003年,TCL收购汤姆逊从而诞生了中国首家世界最大的彩电类企业。
在中国彩电企业的步步紧逼下,日本和韩国的彩电品牌在CRT市场上节节败退,到2004年年底,国产品牌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至此,中国彩电行业进入全盛时期。
2004年后中国开始进入平板彩电的新阶段,尽管CRT电视在量上仍然占有优势,然而在日韩企业的引领和轮番冲击下,平板电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外资品牌对国产品牌实行“夹心饼干”策略,在一轮轮的“价格战”攻击下,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下降,利润减少,CRT时代的辉煌不再。如果说之前在CRT时代还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农村市场发起冲锋的话,在平板时代,中国彩电企业已经无险可守,而且已经退无可退。中国彩电行业被迫走向了转型之路。
综合说来,中国彩电行业要成功转型,需要具备资金、技术、人才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都成熟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转型。具体为:
通过对第一次的成功转型可以发现,所需的资金力度非常大,1982年中国政府做出了加快发展电子产业的战略决策,国家拨出100亿专款引进日韩的成熟CRT彩电生产线,先后进口了132条彩电生产线,加上从其他国家引进的技术,累计到90年代中期,中国前后相继诞生了近200家彩电生产企业。从而奠定了中国彩电行业的发展根本,催生了中国彩电企业后来前仆后继的发展。
美国和日本分别在五六十年代普及电视,韩国也在70年代抓住机会,从日本引进了几条彩电生产线,进而掀起电视普及的热潮。8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的彩电生产大国面临产业的升级和降低成本的压力,需要把劳动密集型的彩电生产制造向中国转移。同时,中国彩电行业转型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引进整套生产线是转型的最佳途径。
彩电行业转型的过程也就是行业升级与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当前我们正处于由CRT向平板电视转型的过程中,平板电视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彩电行业的二次转型离不开精通平板的专业技术研发和营销人才队伍,但是从目前的格局来看,平板领域的人才多集中在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而日韩企业对人才的管理极其严格,中国彩电企业单纯靠引进外部人才是不够的,必须要培养自己的研发和营销人才队伍。
从以上三个因素分析,中国彩电行业第二次转型难度很大。首先,资金不足。一条第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至少要投资人民币100亿元,一条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额高达150-200亿元,这对于起步较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且收益较少的国内液晶面板企业来说是难以企及的。其次,技术实力不足。液晶电视面板生产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韩企业的手中,日韩企业将其视为“国宝级”珍贵资产,决不轻易外泄,严格控制着技术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技术条件不成熟,引进成套生产线这条路走不通。第三,缺乏相应的研发及营销人才队伍。中国目前在平板显示领域的研发人才还远远不够。因此,中国彩电业的这次转型将会是曲折的。
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应落到实处
在政府的支持力度上,中国与日韩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979年日本通产省在通过光产业技术振兴协会与16家日本企业联合发起了为期七年,总资助额为7.7亿美元的光电子基础研究计划。1986年起将重点放在光电子材料的基础研究上。此后,如果有相关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所需资金一般由通产省提供30%,剩下的70%由参与企业提供。韩国政策对液晶显示器企业所得税实行七免七减,从2001年起,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关税全免。在资金上扶持,一项从2001年开始的为期五年的计划,总经费461亿韩元,其中国家提供345亿韩元,地方政府出资71亿韩元。
虽然前信产部“十一五”规划中将平板显示产业列为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自主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等离子显示器件(PDP)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为平板电视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然而,只有宏观的产业规划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平板电视产业的支持更多地应放在资金上、税收上,真正为产业发展带来帮助。
在现有企业中选出1-2家进行重点扶持
对比日韩在平板电视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平板电视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提供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企业来具体实现研发和生产,共同实现产业的发展。日本的夏普、索尼、松下和日立,韩国的三星、LG都是在平板显示领域研发和生产能力极强的企业。
中国的彩电行业要发展,也需要政府对产业中发展较快的、具备较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1-2家企业进行扶持,打造中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企业自身要转变思路,打破目前“只重规模不重利润、只重生产不重研发”的现状
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一方面不能只重规模扩张,不重视经营利润,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另一方面,必须重视研发。
对比日韩彩电的发展过程我们看到,中国从黑白电视到彩电电视转型的时候,正是日韩大力发展平板电视的时候,目前中国向平板电视转型的时候,日韩已经在进行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的研发,并且已经推出产品。因此,中国彩电企业必须将下一代技术的研发列入日程,不能重蹈CRT时代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