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赛迪顾问:TD终端向商用冲刺

(2007-11-11 20:37:22)
标签:

IT/科技

   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高振远
    在整个TD-SCDMA产业中,TD终端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于3G业务的感受。作为产业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TD终端有其两重性,一方面要提供基本的通讯功能,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消费电子产品,集数码相机、音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网络浏览器和PDA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以充分发挥3G数据业务的特点。

  赛迪顾问一直密切关注TD终端的发展态势,对2007年第三季度的TD终端整体市场做出如下盘点。

  潜在用户数量可观

  截止到2007年9月,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5.26亿户,按照8%-10%的高端用户比例计算,中国目前的手机高端用户规模可达5000万。

  联发科涉足TD终端产业链

  颇具争议的我国台湾厂商联发科一直在寻求进入TD-SCDMA芯片产业的机会。2007年9月10日,联发科通过收购美国ADI公司旗下手机芯片部门的方式进军TD-SCDMA芯片市场。

  联发科在我国2G手机市场占有率非常高,2006年占中国手机基带芯片市场的40%以上份额。除了波导、TCL、联想、康佳、龙旗、希姆通和天宇等品牌手机厂商和手机设计公司外,大量无牌企业也通过采用联发科的产品介入手机产业。联发科现在已经是中国市场第一大、全球市场第三大手机芯片供应商,但其出货量的贡献大多来自中国本土的手机品牌,甚至是不打品牌的手机企业,国际手机品牌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和索爱等没有一家是其客户。无线芯片的前途还很广阔,要坐稳全球前三,联发科技必须有稳定国际一线品牌的客户。而ADI的手机芯片业务虽然在下滑,但到目前为止仍有LG、夏普以及一些国际运营商的合作伙伴,收购ADI有可能帮助联发科的客户从本土手机品牌逐渐过渡到国外洋品牌。

  尽管对联发科技来说,ADI与大唐合作的TD-SCDMA业务部分并不是该项并购最看重的,但却一再成为TD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此宗交易的副产品,联发科被推到了TD-SCDMA产业发展的关键位置,联发科的介入可能会给TD带来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它并不可能左右TD的进程,是否能获得更大利益,也取决于TD成功与否。联发科未来能否改变原来大唐、ADI的合作模式,能否将其惯用的Turn-key(一站式方案)模式在适时的阶段引入TD-SCDMA产业、让产业立即进入低利阶段,这些都将值得继续关注。

  国产手机厂商在TD终端测试中处优势

  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分别进行了大规模的TD-SCDMA终端测试,而测试的最终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各手机厂商所得到的采购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营商所组织的测试中,国产手机品牌占据绝大部分,海外军团则仅有三星等少数厂商入围。TD-SCDMA手机作为3G终端,其研发难度远远大于2G终端。因此,国产品牌能够在测试中与洋品牌平起平坐,显示出国产手机在TD进程中的实力不容小觑。随着TD商用阶段的临近,国产手机厂商面临着全新的历史契机。TD-SCDMA是中国政府全力支持的3G标准,国内的企业在技术专利和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一直都处在领先的位置上,这一优势随着TD产业的成熟而逐渐体现。一方面,国内厂商不用再向国外企业缴纳巨额专利费,TD终端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在推动TD产业化过程中,得到不少来自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这都为国内手机厂商今后在3G市场上获益奠定了基础,并有望借此打破欧美和日韩厂商在2G手机市场的垄断。

  就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在TD商用初期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能否能保持下去,产品的竞争力仍是关键。国内厂商只有不断提高TD终端产品的竞争力,逐步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在与国外巨头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测试厂商备战双模终端

  上一阶段的测试结果反映出,在TD网络无法快速做到全国覆盖的情况下,双模技术可以保证基本的通讯功能,因此在新一轮测试中运营商和终端厂商都将对TD/GSM双模手机有所侧重。

  TD建网的时候,网络覆盖是要假以时日来完善的,为了确保良好的通信质量,初次进入市场的应该是一些双模终端。当一些地区TD信号覆盖不好时,可以依靠G网保证基本的通信功能。不管运营商多么努力,不管技术多么优秀或者先进,信号覆盖的问题必须要在商用的过程中逐渐改善,因此双模终端将是3G初期的主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