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越来越多的跨国零部件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如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爱信精机、富士通、阿尔派电子,法国法雷奥等,目前世界1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70%在中国设厂,对中国投资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200家。2006年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4035亿元,其中,外资零部件占据了75%以上的市场份额。
赛迪顾问认为跨国过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技术研发坚持独资
目前,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相在华建立研发中心,不再局限于为跨国和合资整车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而且把触角伸向了本土整车企业。美国德尔福中国技术中心已选址于在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其三期工程总投资达5000万美元;2006年马勒在中国地的技术中心马勒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MTC)在上海成立;博世公司也分别在上海、无锡、苏州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此外,在华设立零部件科研机构的还有伟世通、李尔、麦格纳、江森、爱信精机、法雷奥、博格华纳等。这些研发中心为保证他们的技术领先优势,多数采取独资形式成立,对于试图通过合资方式取得先进技术的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来说,无疑结果令人沮丧。
高端产品倾向合资控股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中包括高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传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产品的市场,基本被跨国公司垄断,其中90%都是合资或控股企业。如:2007年1月,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在湖北麻城建立,马勒持有该合资企业60%的股份,湖北三环气门有限公司则持有其余40%;2月,由德国格特拉克集团公司与江铃汽车集团合资组建的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在南昌揭牌成立,双方股份分别为66.7%和33.3%; 7月,阿文美驰公司和奇瑞公司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企业以设计和制造底盘系统及其零部件。新的合资公司——阿文美驰底盘系统芜湖有限公司,阿文美驰作为最大股东将持股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