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强调产业特色,保障持续发展。开发区需要尽快形成自己鲜明的产业特色,以特色产业为中心,吸引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进驻园区。园区经营者需要集中布局、集中产业及项目、集中优惠政策,做到园区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布局有序,实现与其他园区的错位发展,尤其是与周边园区实现有序分工、优势互补。具体来讲,园区规划要满足产业发展的功能需求,力求“量身定做”,在个性化、专业化方面求深、求细,力争在某几个具体的产业链条形成独特优势,从而实现对未来战略的进一步布局。
集聚配套功能,突出竞争优势。目前,产业配套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开发区投资环境关键要素。产业配套能力是指开发区区内产业链的完整程度,较完善的产业配套条件,可以降低企业交易费用、促进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以及优化资本配置等,从而可以获得企业的信赖。由于中介机构及相关服务业企业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最了解企业的需求和难题,因此,推动产业配套的最重要、最持久的力量在于加快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开发区需要通过推进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链创业,大力发展与本地主导产业配套协作的企业,形成“配套带龙头,龙头带配套”的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强化主导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引入种子企业,强化品牌联动。开发区需根据自身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抢占一个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占领某些产业和技术的制高点,从而形成园区品牌影响力,吸引有国际影响力的种子企业入驻。同时,由于国际影响力的种子企业进驻,也会提升园区的影响力,吸引配套企业入驻,从而也可以强化区域品牌,树立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及号召力,从而实现园区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良性互动。园区招商要向产业招商转变,由产业自发的整合链条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落实一批国际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配套项目,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国际核心企业+国际配套企业+国际集群效应”的链式布局,增强园区与国际产业链条的协同效应。
深化运营链条,完善组织架构。开发区经营者如果仅仅停留在园区开发的低级阶段,就很难获得产业拓展所带来的经营收益。开发区运营大多数不能仅仅停留在土地一级开发,还应通过土地二级开发、持有物业以及园区运营等手段最大限度的获取运营效益。这就要求园区经营者在园区发展的各阶段根据客观需求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