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咨询中心分析师
何潇
事件:
2006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电视观众介绍了一种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威客,把它摆在了人们的眼前,短短一个星期间,“威客”在互联网的搜索量激增,超过了对“博客”搜索量的一倍。一股了解威客,成为威客的热潮被掀起了。
赛迪顾问观点:
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快,对于准备进入威客领域的服务商来说,他们不得不提前结束准备期,草草将威客平台上线发布;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他们刚刚接受了博客这样一个应用模式,又马不停蹄的将眼球转向了这个全新的模式。
火爆的市场关注度,让很多人感到幸福,但我们从一个希望中国互联网健康成长的咨询机构的角度看,又不禁为威客的发展捏了一把汗,毕竟威客目前的现状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他有茁壮成长,获得成功的潜力,也有一个脆弱的身体和心灵,任何一次打击对于威客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规范市场,防止概念被炒烂,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创新能力,为威客的发展设计更多的道路,让威客模式的成功的几率多加几个百分点。
几日前与一个朋友闲聊时,提到了网格理论和威客模式的融合问题。网格理论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可是在每个熟悉网格理论的学者眼中,都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它就像电网,当我们要用电就接到插座上,只要明确是110V的、220V的还是380V的之后,电能会源源不断的供应过来,人们不用在意它如何而来、从何而来。
网格理论应用于互联网,无非是把电力替换为网络资源。所有的资源都会以服务形式发布出来,对其功能和访问接口加以标准化描述,然后在网格注册中心经过规范化登记。这样,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到注册中心自动检索所需要的服务,然后把它们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满足应用需要的工作流程,就可以向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超级服务了。
网格理论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是分布与共享资源,即每个终端都可以行使服务器的功能,将网络资源联系起来。这和威客的思想如出一辙,威客利用平台,将每个用户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平台上的知识既是分布的也是共享的。另一方面,网格理论需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威客模式同样如此,如何将威客平台的知识分门别类,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将一套知识体系分配给提问者是威客服务的终极目标。因此,从这两点我们看到了威客模式的特性与网格理论的特性是共通的,具备了融合的条件。此外,网格发展的一大困难是缺乏商业模式,而威客清晰的商业模式正好可以为网格所用,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模式只有和合适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才会发挥巨大的价值,而网格技术已经被公认为不是某种可有可无的技术,它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威客作为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如果能与网格技术很好的融合,势必会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