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内容市场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欧美和日本等地区相比,中国的DRM技术应用还处于启蒙阶段,直到2005年中国的DRM应用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数字内容一样,DRM应用同样可以分为互联网应用和在无线应用两部分,但目前这两个市场都不成熟。如何在保护数字内容版权的同时,又能促进数字内容的广泛传播,进而让广大消费者接受DRM技术?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综合分析了移动DRM的现状和特点后,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让一部分应用先发展起来,进而带动另一部分应用?
目前中国的移动DRM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移动DRM市场用户潜力巨大
2005年中国移动用户人数达到3.95亿人,其中应用DRM数字内容及产品的用户达到750万人,而据赛迪顾问分析,到2010年全国移动用户人数将达到6.56亿人,其中DRM用户将达到1.5亿人。这对DRM技术厂商来说是一个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图 2004-2006年中国无线业务DRM用户规模
(2) 移动DRM市场安全性高
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系统相对PC机系统来说更为封闭,对无线数字内容的提取和解密更为复杂,这加大了对无线数字内容的盗版难度。此外,运营商对无线网络的监管力度较大,而互联网的监管体系仍在探索,因此对用户来说,无线业务所提供的产品安全性更高。
(3) 移动DRM市场增长率高、占有率低
2005年DRM厂商在无线领域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增长率超过300%。应用DRM技术的无线数字内容市场规模达到1500万元,随着3G时代的临近,2006年底该数字将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633%,移动DRM市场的增长惊人,但是目前受盗版和用户认知程度不高的影响,移动DRM市场的占有率很低,只占整个无线数字内容市场规模的0.03%。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巨大效益是该市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 中国应用DRM技术的无线数字内容市场规模
(4) 移动DRM市场竞争环境相对宽松
相比目前互联网DRM市场,我国的移动DRM市场竞争环境相对宽松。在互联网领域,针对软件、文件、电子书、音乐、视频等内容的DRM需求不断加大,各种产品不断推出,但标准难以统一,相信未来个厂商仅在标准问题上就有一轮激烈争夺。而无线业务主要由电信运营商控制,虽然业务同样处于试探阶段,但其更为标准统一,可以说为以后的发展扫平了一个障碍。
由于移动DRM市场具备这些特点,使得它比互联网DRM市场的发展潜力更大。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盗版问题严重影响了移动DRM的发展。但是由于无线平台用户规模巨大,安全性高,一旦大量受DRM保护的正版数字内容在无线平台发布,会降低内容的成本,用户对正版的接受程度会增高,盗版的动机将会降低,所以DRM技术的出现将使得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
几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互联网业务正是借了无线业务的“势”,渡过了这一艰难的时期,成功的拯救了自己,受到无线业务的促进,互联网业务重新步入正轨,它应用无线业务开辟的增值服务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三大赢利模式之一。而今,DRM在无线业务的发展环境要优于互联网业务的环境,DRM的互联网业务同样可以借其无线业务的“势”,最终共同发展起来。所以赛迪顾问认为,中国DRM的发展应该从“动”开始,以动"治"静,让移动DRM市场去带动互联网DRM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国数字内容市场的良性循环。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即DRM) |
文章引用自:http://www.ccidconsulting.com/import/channel/detail.asp?Content_id=7141
前一篇:新技术造就新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