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歌声与心声

标签:
文化 |
分类: 随笔 |
教育,也有优劣之分。
当年学声乐,是一节课两个学生的设置,教学的老师自己不示范演唱,最后学生不明所以地糊涂着唱,声乐学习的效果肯定属于糟糕一类。当年的我,是冲着器乐的目标而奋进,所以也没把声乐老师教学中的不示范当回事。如今回想,若是碰上很好的声乐老师,加上自己还算不错的嗓音,估计如今的我,依然是以音乐为业。
一直坐着不动而与案牍为伴,从健康角度看,叫做坐以待毙,于是一些长期案牍的毛病也就随之而来。
近日,重新拾起旧时功课,试着学习声乐,除了请老师单独辅导以外,同时收看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的声乐教学视频,对演唱方法有所知晓,自己演唱技巧也略有长进,高音上去了三度,歌声的音色也亮丽了许多,每天站起来唱歌数次,这样不至于整天坐在案桌旁而不动弹。站起身,伸伸腰,在琴边定好音高,“高亢”几句,孤声自赏而自得其乐。
请音乐学院的戴进师傅为我调琴,这架钢琴进家门已有20个年头,戴师傅说你的钢琴整个音高都有所下降,钢琴随着时日,钢板也会松弛和退化,于是钢琴音高整体下降一度。钢琴的钢板都会老化,那么人呢?!
记得当年刚进南京师院音乐系,班上同学都到农场劳动,指派我留下搬运钢琴。
“文革”间,南京师院美术、音乐系与南艺合并,叫做江苏革命文艺学校,校址在黄瓜园。1972年,南京师院的两个系科依然回到南京师院,那么音乐系的钢琴也要从黄瓜园搬回随园,于是我这个刚进学校的学员,就成了钢琴搬运工。搬运钢琴是力气活,尤其是上楼下楼。好在那时刚从农村“劳改”结束而上学,手力和臂力不小,搬运钢琴也没有觉得很累。
那时戴进也是刚进南师,指定他日后学习修琴,后来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音律。记得当时具有精湛修琴技术的,是南艺的一个老师傅,他是基督教徒,每逢周五,不工作,好像还要禁食。省里有演出任务,撞上周五需要临时调他去调琴,他是恪守教规而死活不出门修琴的,到了下午5点,他就可以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调琴。如果按照年龄推算,如今这位老师傅也不在人世了吧。
转瞬,四十个年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