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帖 |
返吾廬主人李躍林
如果把写不写错别字当做判断一书法家的学术修养,就很难想象,象苏轼这代文豪和书法大家也会写错别字,而且有些是孜孜不倦的写了一辈子。苏轼的墨迹中的错别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永久错、偶然错、别字和异、俗体。
永久错是指一些毫无根据而苏轼也一生未能察觉改正的错误写法。
“登”字和“癸”等带“癶”头的字。在东坡的墨迹中,“癶”绝大多数下都写成“祭”字的上部(图一)。说文解字云“登”字“象登车形”,而“祭”上部则是“以手持肉”,字义上已是风牛马不相及了。这些错字,包括了《赤壁赋》中“羽化而登仙”的“登”,《祭黄几道文》中“癸未”的“癸”,和《西楼苏帖》《群玉堂帖》中的“燈”等。登字的这一写法,只见于清人邢澍《金石文学辩异》中引《唐乾元五年龙兴寺铜钟记》一条。“癸”字的这一写法,仅见《廣碑別字.九畫.癸字》中引《唐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射左監門衛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劉光贊墓誌》。与此相应的“祭”和带“祭”的“察”字,下面的“祭”都作俗写而少了一点。
![[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膝”字。在笔者所能看到的材料中,两个“膝”字都写成了“(月来)”,如果没有上下文几无可解。其一是《西楼苏帖》13页“寄惠松子牛(月来)梨枣一一珍佩”,另一个则是当是临仿东坡的《归去来辞》中的“审容(月来)之易安”,“(月来)”只有理解成“膝”则两处都可解。《西楼苏帖》中的“牛膝”则是一草本中药。但是这个写法,只有在《隶辩》中作(月来),是否是东坡时代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古写法,有待进一步考察。
从“宛”的一些字,写作“夗”多加一横(图六)。
“嫠”、“氂”等中的“未”第二横都写成“竖折”(图七),《異體字字典》收錄,或有所本,今不可考。
“烏”上部横折钩简化为一横点(图八)。
![[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时笔误的,则有《赤壁赋》中“凌万顷之茫然”的“凌”作“陵”,“羽化而登仙”的“僊”字错写,《新岁展庆》“试令依樣造看”,“樣”字写得非“様”非“檏”,不知所云。“捷”写作右部封口,等等(图九)。
至于异体和俗写就多的不胜枚举了,如“蘇”的鱼下四点写做“大(火)”,“鼓”字写作“皷”,“體”写作“躰”、“軆”,“翻”写作“飜”,“寜”写作“寕”,“辭”作“辞”,“嫂”写作“女更”(这是王羲之以来就有的写法)(图十)。还有一些字,左右结构的成上下结构,如“期”、“腰”、“魂”(图十一),都是古已有之的,就不赘述了。
![[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转载]苏轼墨迹中的错别字、异体字](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記得陈寅恪说一个字就有一段历史,苏轼写的这些错字、别字,有些历史是已经清楚了的,但有些我们仍然是完全无知。是否苏轼也和别的文人一样喜欢做文字游戏?也许是苏轼对文字本身的信手的态度?在《石苍舒醉墨堂》诗中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或许是这些错别字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