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水门遗址九月对外开放

(2013-07-24 14:50:35)
标签:

文化

分类: 转帖
 

《泰州晚报》2013年7月24日

记者 周书卉 文/图

 

 

 南水门遗址九月对外开放
南水门遗址

遗址南部设计了地下展厅,介绍泰州城池水系历史变迁

 

 

 

 

 

   

    模拟水关水路历史情景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遗址上方架设跨度为长11米、宽9.7米的大型钢结构,再在钢结构上罩上“回”字形玻璃平台。站在玻璃平台上,脚下古水关的文物本体映入眼帘。“玻璃平台还可以为遗址遮挡雨雪、弱化日照。”施工人员说。

    据了解,南水门即泰州南边的水城门,建于宋代,所有南来的船只唯有通过南水门,方能进入泰州城内的河道。南水门由巨大的拱券和坚实的闸门组成,一方面承担着泰州的防备功能,又要保证船只从城南进出城区的便捷,同时还要起到泰州城内水系的旱涝调节作用。

    南水门出土后,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考古发掘报告中写道:“该遗址是目前泰州地区发现的保存最早的建筑遗址,也是研究宋、明时期泰州城市布局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条小船停泊在遗址内,模拟的是水关水路畅通的历史情境。施工人员介绍,为便于遗址保护和游客参观,遗址内的水体将常年保持在0.9米左右,并在遗址内部不停地循环。

    记者注意到,为让游客更多地了解南水门,以及泰州城墙、水系的历史,遗址的南部结合设备用房开设了一间半开敞的地下展厅,用以展示水门的功能,介绍泰州城池水系的历史变迁。

   

    全面展示明清泰州水系

   

    据了解,南水门遗址保护方案由东南大学教授朱光亚带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省文物专家组成员进行了评审。由于水关遗址只有2000多平方米,东侧是海陵路,西侧是铁塔广场,附近建筑密集,施工犹如“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度很大,为了既保护好文物,又不影响周边设施,设计方案数易其稿。

    本次南水门遗址保护工程,现场细节设计加入了不少文化元素,整个工程凝聚着厚重的人文气息。

记者在现场看到,海陵南路与遗址之间设置了一座浅浮雕式清代泰州城池图(载于明代万历《泰州志》);而另一座浅浮雕式明代泰州城池图(载于清光绪续修《泰州志》)则镶嵌在遗址下方。

    从这两张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清的泰州城的水系有个共同的特征:内外相连,四通八达,城内水环境和城外的水环境通过南北水门相连,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水上交通,经济运输,战略防御相结合的水系。

    图上显示,明代贯穿泰州城南北的中市河上,仅横跨了四座桥,而到了清代,河上已经矗立了九座桥。明代城内的重点建筑为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演武厅(高级将领练武场的地方)、千户所(驻扎海防官兵的地方),而到了清代,由于佛教文化、儒学文化、道教文化的兴起,义学、武庙等一大批地标性建筑应运而生。

    “这说明,由于明清两代泰州水利建设不断完善、改进,泰州城因水的滋养而日臻繁华,从一个战略防御型的城市逐步转化为经济文化发展型的城市。”文史专家说。

   

    题书从数十遍中挑选而成

   

    在浅浮雕式清代泰州城池图旁边,“南水门遗址”五个笔力雄健,风格独特的大字赫然入目,这五个字映衬了南门水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字由泰兴籍著名书法家陈仲明题写。陈仲明介绍,书法和匾额,除了书

法的品位和气势以外,最为重要的是风格,“‘水’和‘遗’二字,在时人所见的匾额当中,是与众不同的较为少见的字形。‘水’有着清人隶书之形迹,而‘遗’是采取半包裹和托底的形迹,在追求书法气格和凝重而灵动的同时,这种字形就会给人先声夺人之势。”

    陈仲明说,古人与伟人为了使题匾趋于完美,往往都会反复锤炼而最终挑选如意之书。他亦采用古人之规,从数十遍中挑选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