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明
读书人也有读书人的厌倦。
以前在美院时,有一间工作室,读书累了,往往喜欢折腾:将书桌和书橱换成不同的方位,看着就有点新鲜感。也算读书疲倦中一种折腾着的乐趣。
公家的桌和橱,大多是松木,搬起来轻松,时时更换位置的折腾,也是一种调节式的轻松。
后来自己辞了别人觊觎的官职,调整院系,到了中文系,除偶尔上课以外,都是在自个的小空间里逍遥读书,清静而清心。书桌靠窗而置,冬天的太阳照射到桌面,从八点起可以延续到下午一点,阳光的温暖驱逐心中的郁寒之气。
时时也想调换房间的设置,但那张桌子实在是大而重,要两个人使足力气才能架空桌面,想调整,可找不到有气力的人搬桌子。
所谓的国庆,在我的记忆中都是阴雨。记得1972年,是到南京读书的第一年,国庆放假,也是阴雨天,同舍的同学闷头睡觉养精神。刚从插队的乡村进城读书,我可没有那份闲情白天睡觉,于是到街上转悠,转到朝天宫看工艺美术展览。对于小地方来的年轻人,看展览也是开阔自己视野的好机会。到省城后的第一个国庆,对于下雨的记忆特别深刻。后来我注意到季节与天气的规律:每年的国庆几天,总要有一次细雨绵绵的秋雨。
今天我请了两位小区的物业师傅,付给他们劳务费,将书房的桌子挪了个方向,呵呵,焕然一新。原先书桌两面靠墙,可如今的桌子四面皆空,四面无碍,随意走动,每处都可以挥毫涂抹。
前几年在常州得到几张榉木太师椅,从包浆来看,也有不少年代了。因为自己居室空间的不够,我将其置放在大学城的工作室。原先的书房,椅子置放凌乱,这次调整书房,觉得有一侧的空间可以置放椅子,于是将大学城的老式椅子置放于自己的书房,来客也就有了不错的氛围。
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自我的心情却愉悦了起来。
折腾后的书房

大学城的工作室

2011年10月9日《泰州晚报》以《书房》刊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