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叶贵相识于网上,他年轻而喜欢旧体诗词的写作,这在当下令人尊敬。
今天阅读他所撰《记“朱江篆刻工作室”创始人朱江先生》。由于朱江是长他一辈的人,所以叶贵文中所述与事实有出入。
他文中所述:
1,朱江16岁跟桂馨香师傅学习刻印;
2,满师后的朱江,由于怕和师傅抢生意,来到泰兴城开店刻章。
按照文章中的事实推理,朱江应该是16岁在乡下跟桂师傅学习刻印,后来到城里来开店刻印的。
这就和事实有根本的出入。
桂馨香师傅本来就是泰兴城里很有名的刻章师傅,1949年以后政府强令个体匠人合作,桂师傅那个合作的刻章店就在县城老文化馆的对面,位于鼓楼东街影墙口(一个说法叫迎祥口)的西面,坐北朝南两间门面,里面有四五位师傅。记得当年朱江就在那个店里学徒。
朱江后来自己开店,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是在老城北小学的对面,老的棉百商店的北边,和人家合租一个店面,我印象中好像还有一个爆炒米花的师傅就在那儿的路边。
后来合作社散伙,桂馨香师傅的女儿在影墙口的北边往县政府的路上开了一家刻字店,名曰:桂家刻字老店。当时我在泰中教书,他家请我写了“桂家刻字老店”的店招,用厚厚的实木板刻成横匾,红木底色,字面填绿。这大概是我在县城写的第一块店招,那时我大概在三十岁左右。
我家住在鼓楼南街紧靠电影院,我家斜对面住着一个刻章的姓肖的师傅,五十多岁,好像是姓肖,肖师傅也是那家合作印章店里的师傅。那时的印章是很实用的器具,领工资,领邮件,签订协议,都要印章。我当时16岁,已经插队乡村而躬耕于稼穑,在贫困的乡村,根本用不上印章的。出于喜好,我请肖师傅刻了一方姓名印,那时的印章一毛钱一方。可能是街坊邻居之故,肖师傅没有收我的钱,对此我一直很歉疚,总觉得欠了肖师傅很珍贵的一份情。
那方印章仅有1.1公分见方,印章工整而雅致,给人以清朗之感,我至今珍藏着肖师傅帮我治的这方姓名印呢。
后来我电话咨询朱江,他说肖师傅大名肖九泉,城北郭庄人。要活着,该有一百多岁了。再后来郭家重孙说这郭师傅是他太太(即太祖,我们那儿称太太),叫肖九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