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氓软件标准谁说了算?

(2006-10-17 16:07:01)
分类: IT业界
流氓软件标准谁说了算?
 
流氓软件标准谁说了算?
 
    
 
     从雅虎和奇虎的官司开始,反流氓软件就成为互联网的焦点。由40多名律师和网友组成的反流氓软件联盟更是向中搜、雅虎、猫扑、易趣等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提出诉讼,连官方机构CINIC也卷入其中。一时间国内所有著名网络公司似乎都被贴上了流氓软件制造推广公司的标签,有人质疑难道中国互联网行业真的已经沦落到遍地流氓软件的境地?

  但面对这场越演越烈的纷争,不论是代表民意的反流氓软件联盟,还是立志净化互联网环境的360安全卫士,都面临一个关键问题:谁有资格担当反流氓软件重任?又有谁来制定判定为流氓软件的标准?

  反“流氓软件”遭遇“公信力危机”

  近日,由于对由奇虎公司主导的360安全卫士督导委员会的公信力及360安全卫士的推广方式产生疑问,著名博客老白决定正式退出该组织。在此之前,另一位曾受到360督导委员会邀请的业内人士黄志光也公开表示说:“对于先以3721开创中国互联网流氓软件先河,后又投资讯雷(前期靠大量捆绑强制安装推广奠定巨大用户基础,在360SAFE里也被列入流氓软件行列)等采用流氓软件方式的奇虎网来做反流氓软件的360Safe,我抱着极大的警惕”。

  用“退出”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知道老白是不是受了“超女评委”频频“退出”的影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眼下的“反流氓软件”运动正有被“超女化”的危险。而一直在倡导“反流氓软件”的奇虎公司似乎也有成为IT版“天娱公司”的嫌疑。唯一不同的是天娱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捧超女”,而奇虎公司的眼球经济则是“打流氓”。

  “流氓软件”本来就该“人人喊打”,但关键是谁来打,谁该打。“谁该打”的问题目前大家基本上都有了一个初步的共识,就是那些强制安装、逃避用户卸载、不经用户明确授权即收集私人信息,或是匿名劫持给网民上网带来不便并妨害正常浏览网页的软件均在“流氓”之列。但“谁来打”的问题还需要规范,不能“想打谁就打谁,谁想打谁就打”。

  政府监管比民间维权更有效

  对于流氓软件,有业内专家认为其问题实质上深层次体现的是国内整个互联网监管的滞后,尤其是行业自律与职业道德荣誉感的缺失,而如今商业机构的反流氓软件运动,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终究不能起到根治作用。

  流氓软件应作为一项行业性的标准,理应由政府官方立法机构或第三方非赢利性组织来制定,而不是将希望寄托在一个纯粹的商业实体与机构。例如无论是非法短信治理,还是保健品标准统一制定最后都要靠政府主动立法来监管,借助相关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保障。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司法是定分止争的一种法定方式,具有强烈的国家色彩与强制力”。因此法院在审判软件不正当竞争、相互指责对方为流氓软件,并给予屏蔽的案件时,就不应该回避什么是流氓软件,就应该对其技术构成和表现形似、范围等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从而指导软件行业的实践,减少纠纷,为今后软件产业的相关立法提供司法支持,或许这才是真正减少软件业内因流氓软件而口水、纠纷不断的最有效途径。

  因此,作为不代表任何商业机构利益的反流氓软件联盟除了借助法律手段维权外,或许更重要的是应该谋求舆论支持,呼吁政府官方尽快制定“流氓软件”的标准,通过政策监管来最终确保广大网民的利益。

 

   记者观察

  "网络黑哨"比"流氓软件"更可怕

  提起“黑哨”就不能不让人想到中国足球,曾几何时,中国足球联赛也是风光无限,但现在却已无人喝彩。为什么?就是因为“假球”和“黑哨”毁掉了中国足球。哨子的权威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基础上的,失去了公平公正,哨子也就成了“黑哨”。

  足球比赛不能没有“哨子”,“反流氓软件”同样不能没有“哨子”。对于那些给用户带来危害的流氓软件必须毫不留情的“吹哨”,但“哨音”一出,就要“吹”得那些流氓软件们心服口服,不能有“黑哨”的嫌疑。眼下“反流氓软件”的“哨音”已经吹的震天响了,只不过这“哨子”到底该由谁来吹,怎么吹,还急需“规矩乃成方圆”。

  “老白退出”事件和百狗风波让公众从奇虎公司打造“网络金哨”的远大抱负背后看到了“网络黑哨”的阴影。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冷静思考“反流氓软件”其实应该由一个客观公正中立的第三方机构来推动。

  中国互联网业的健康发展,已经越来越需要“裁判员”这个角色了。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天天都是打不完的口水仗。但是“网络裁判员”不是谁都能当的,一定要是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否则就很容易从“金哨”蜕变成“黑哨”。

  从“反垃圾邮件”到“反流氓软件”,这些本来都是好事,但往往被一些企业掺杂了太多的商业目的而失去了“公信力”。今天的“反流氓软件”运动应该说已经成功的点起了第一把火,但下一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裁判员”介入并建立一套客观公正严谨规范的“流氓软件评估标准”的话,“反流氓软件” 运动也就变成了大家目前最常玩的“杀人游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