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上有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祭祀,即祭祀祖先、天地、神灵等的仪式;戎是兵器,借指军队、战争、军事等。这一点从很多甲骨文字和众多的卜辞中就可以看出,就是在殷商后期的金文中也有体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四祀邲其卣》,是目前所知金文字数最多的一件商代
http://s15/middle/492af57dt8e7ecbb7608e&690青铜器。铭文铸在器之外底,圆形(见左图),8行42字,铭文记载邲其随同商王祭祀祖先并得到赏赐的荣耀,特铸卣以为纪念。这件事发生在殷王帝辛(也即商纣王)即位的第四年。此器高34·5厘米,宽15.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卣,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一般为椭圆形,大腹、敛口、圈足,有盖和提梁,亦有称此为壶的,故此器又可称为《四祀邲其壶》。
殷商青铜器铭文的上限约略与甲骨文同时,故更接近或等同于甲骨文字的形体。但殷商时期的金文多呈长方形,结体严谨,体势凝重,行气疏密有致,用笔既有尖锋露笔,亦有藏锋圆笔,间用肥笔,笔画雄健遒美,厚重浑朴,极富张力和弹性。其显著特点是改甲骨文的方折为圆转,改钩廓为填实。相较而言,金文更象形化,规范化,更富有书写的意趣。
《四祀邲其壶》之铭文集结于壶底圆形平面之内,42个字大小错落,有行无列,大之令大,小之令小,大不嫌其大,小不嫌其小,形构茂密宽绰,疏密交错,穿插揖让,上下呼应,左顾右盼,十分生动,自由而舒意,宛若天然。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安排得如此协调统一,一派生机,可见书写者独具匠心而又巧夺天工,充分体现了其书风的虔诚和恬静,具有安谧祥和的美感,实为大家之手笔。其空间布局的审美意识不能不令后人赞叹,折服。这种圆形章法布局,在商周金文中尚不多见,只有后世的“团扇”与此相仿佛。
老农最近在临写了三遍《金文口诀》之后,计划逐个临写金文金文。下面是老农最近才临摹的《四祀邲其壶铭》:
http://s11/middle/492af57dt8e7ed886ea5a&690
《四祀邲其壶铭》白话文大意:
在乙巳这天,殷王说:“祭祀文武帝乙当用宜祭。”在邵庭,恰好遇到大乙的翼祭之日。丙午这天,将食物正式移至祭器中。丁未日,进行了煮祭。乙酉日,王在梌地,邲其被王赏赐了很多贝。时在四月,这是殷王即位第四年的翼祭之日。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祭祀不仅仅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和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大事。明天是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我们老百叫鬼节。这一天也是我们祭祀祖先的日子。祭祀先人,不仅仅是供什么祭品,烧什么纸扎的问题,关键是要不忘前人的光辉业绩,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发扬祖宗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人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前夕,老农仅以此文略表寸心。
博友回复选:
幸福花开2010-08-24
09:44:25
一横一竖都是情
一撇一捺酒千盅
选择组合字面美
临摩香里透骨风
我把我写的这首小诗献给老农!
博主回复:2010-08-26
00:49:52 谢谢你的好诗!问好!
绿浮春野2010-09-17
17:35:35
有文化
有学识
有修养的老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