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菩提本无树(书法)

(2006-07-31 18:55:33)
标签:

书法

宗教

神秀

禅宗

五祖弘忍

慧能

智慧

分类: 墨海耕耘

            菩提本无树(书法)      

    作者:老农  原大32.5×22.5cm,书于荣宝斋所制竖八行笺上。
    书写时间:2005年之夏
    书写内容:唐惠能所作禅诗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638-713),人称禅宗六祖,实为中国禅宗主要开创人。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人,后移往南海,与神秀同为五祖弘忍门下大弟子。因对禅法观点不同,遂分为南北二宗。惠能即是南宗开创人。惠能此诗是针对神秀而写的。
    据说,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因闻一客人诵读《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五祖弘忍年老以后,欲将大法衣钵传给弟子们继承,便命弟子们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后从偈子中所呈现的境界来判别对方是否见道,见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钵,成为六祖。最受大家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子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人身就是成道的树,亦即人身即是佛身,人的本性即是佛性,而且人的心性本是清明的,犹如明镜台一般。但是,这块明镜常受到尘埃的污染,因此要时时拂拭,不让它染上污尘,以保持本性的纯净。此偈承认身为菩提树,似承认客观世界之存在,而且是一种渐修之主张,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都赞叹境界很高,而且猜到是神秀作的,五祖却批评说:“作得不错,但是尚未见道。”
    这时在舂米房工作的惠能,半夜里也请人在墙上写了上面的一首偈子。五祖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旁边的人都不解其意,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为了防止神秀等人伤害他,就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创立了禅宗的北宗。这只是一种传说,其可信程度尚不能确定。
    由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菩提树,也无所谓明镜台,既然本无一物,又何处去染尘埃呢?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显然惠能对佛性的认识要高于神秀,所以此诗对后世的影响亦更大。
    这首诗虽然讲的是佛理,但它对于我们做人处世、修身养性也具极有益的启示。也就是,如果我们能把那些浮名虚利等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也就不会受其苦烦与劳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