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价上涨 “温柔将军”能否切实透明?

(2013-05-20 09:40:02)
标签:

油价

油价新机制

油品

  文/王概

  终于,中国人迎来了史上最温柔的油价上涨,每升涨了七分钱。但这七分钱,却不单单是某种货币的具体数值,它也代表着新的油价定价机制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

  因此,当网民们习惯性用谩骂与怀疑去面对的时候,也许可以心存希望。

  当然了,希望与失望往往是并行的。这边厢忙着涨价的时候,那边厢纽约油价极不配合的下跌了2.92%。更不配合的就是海峡对面,他们已经在半个月内连续三次下调油价。

  一涨一跌,是否预示着新机制的未来走势会延续过去那套卡着点儿去涨价的手段?或许,涨价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对于涨价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百姓早已习惯了涨价多而降价少、涨价块而降价慢的基本规律。新的油价机制正式运行之后,必然会在他们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对相当多的使用者来说,他们并不关心新的定价机制能否带来实惠,而是在新的机制作用下,油价会不会进入一个更加快速的涨价通道?

  这样的担忧,显然是有道理的。

  在过去,我国的油价变动有四个特征,分别是:一,油价与三地市场直接挂钩。二,连续22个滚动工作日;三,涨跌幅度超过4%;四,政府定价。

  在这四个特征中,有关燃油成本一直处于不透明的状态。比如说有将近一半的原油自采自挖的,这部分相对固定的成本与三地国际油价有何关系?而在整个成本环节里面,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也是相对固定的数值。至于专家们所鼓吹的炼油巨亏,更多的体现了石油巨头内部的低效与管理缺位。再加上有重复计税嫌疑的消费税与增值税、特别收益金与其他费用等等,共同铸就了“燃油净价低于美国”、“全球痛苦指数最高”等现象。

  至于连续的22个滚动工作日、4%和政府定价,似乎并不直接体现燃油的真实成本,而像各方力量权衡之后的结果。

  现在,当22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之后,确实可以更好的体现国际原油变动与油价之间的某些关系,也让消费者更加有了国内油价接轨国际的感觉。但只要三大油的垄断地位没有变,定价机制的大体思路没有变,笔者就有理由相信在每个调价周期会更多的体现企业意愿。

  于是,在你自以为油价新机制变得更加温柔之后,“温柔将军”的大刀片儿有可能在你不知不觉中温柔的下刀,最终从你身上割下更多的肉来。

  (凤凰汽车专栏,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时须尊重版权。

  ▨欢迎批评,欢迎质疑,不欢迎中国式谩骂。

  ▨欢迎跟帖,欢迎垂询,切勿霸屏式小广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