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雷诺式猜疑遏制自主品牌新星
标签:
雷诺雷诺间谍案雷诺工业间谍案国家电网自主品牌汽车 |
【文/王概】今年年初,在那个曾经给人以浪漫印象的法国发生了一件令人惊愕的事情。由于雷诺怀疑其电动车开发项目泄密,于是对三名高管展开了调查。但是随着调查的进行,原本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开始变得戏剧起来。因为被贴上了一张“中国”的标签,引发了法国媒体的浓厚兴趣,而后对该事件进行了无限的放大和炒作。即便法国工业部和财政部官员甚至雷诺高管亲自出来澄清,但媒体们依然深信该事件的幕后黑手就是中国国家电网。
对此,媒体们给出了非常雷人的理由:一个是中国正投入大量的财力进行汽车电池的开发。另一个是怀疑中国国家电网与这三名高管的账户有所关联。
难道这些自诩为文明的国家之经历了几百年的“文明”熏陶之后还是蛮不讲理?恐怕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与销售市场上,法系车虽然在近年来不断在销量方面取得突破。但总体上仍处于边缘状态,市场占有率不足5%。在这些厂商中,除了PSA进行了本土化的生产之外,包括雷诺之内的其他品牌的国产化进程依旧遥遥无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成长过程中,自主品牌开始呈现出令人不安的一面,比如长城汽车。长城汽车自2009年取得欧盟全系认证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蛰伏,已经具备了在包括法国之内的欧盟全面开花的实力。这当然会让本来就显得有些飘摇的法国汽车工业很不爽。
而且更不爽的是他们手中的“王牌”已经日渐稀少。早在十年前,自主品牌虽然实现了对欧洲的批量出口,但由于那时候的自主品牌无论在产品品质还是企业实力方面都显得较弱,因此不足以引发列强们的兴趣,无论是厌恶感还是好感。但是随着自主品牌实力的增强,列强们开始显露出狰狞的一面。从陆风到奇瑞旗云、中华骏捷、力帆520等等一系列的碰撞测试中,自主品牌常常受到不公正的评判。
但是,在采用欧盟标准进行设计、测试和生产之后,欧盟的技术壁垒出现了裂痕。在国内,随着自主品牌实力的提升,几大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产品差距已经不再明显。在海外,得到了欧盟全系认证的企业将彻底告别过去靠小批量的出口来实现对市场渗透的困顿局面。由于采用同一标准生产、制造和测试,长城汽车的品质之路初见端倪。从生产线的现代化程度上看,长城汽车与上海大众二厂相比已经没有明显差距。同样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长城汽车也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ok,现在好了,要产品有产品,要质量有质量,而且还经得起碰撞。如果以在欧盟成员国设厂的方式进行产品的生产的话,反倾销大棒也将失去作用。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列强们没有办法了呢?
不是的,相对来说,欧洲品牌或者更早进入欧洲的其他品牌更加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语境,因此在这些市场里它们依旧处于强势的市场地位。随着自主品牌在这些市场的发展壮大,难免会引起猜忌心理,利用这种猜忌心理,只需要再来一颗“雷诺工业间谍案”便能够无限制的放大负面影响。由此通过品牌上的厌恶感达到遏阻对手或者潜在竞争对手的目的。其实,这些负面猜疑对于自主品牌的影响还不只限于海外市场,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12月份,腾翼C30以25000辆的成绩获得中国国内市场轿车单一车型销量第二名,距离第一仅几百辆。这恐怕会引起国际品牌对于A级车市场的充分重视及采取一些防范性品牌形象的保护措施,因为消费者在产品力上越来越难以区分国际大牌和身边的自主品牌的区别,对自主品牌报以更多的信赖,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
因此,自主品牌有必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产品水准,同时有条不紊的尽快融入并适应当地市场。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时刻警惕“雷诺式工业间谍案”的恶意中伤。
(文/王概)
-
署名和转载来源是专业媒体的最基本素养。
-
尽管麻辣点评,感谢!
-
评论中广告内容不得超过5行、不得刷屏,违者,哼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