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遊記---第一天遊羅馬(1)

标签:
杂谈羅馬教堂 |
分类: 遊記 |
到了罗马已是晚上了,非常累!天气不稳定,整晚下着雨,此时已昏昏欲睡。
但却是让我渡过惊心动魄的一夜,体验那种雷声震耳的惊人一幕,这是我的第一次。
真想不到罗马的雷声让我毕生难忘!我睡近窗口,可感受到一阵阵的雷响,轰隆轰隆……滚滚的传来,猶如是从远处天空直轰到地面,那种雷声会令人感到甚具杀伤力,炐的一声像把地面炸一大圈般,直震耳根,让人心寒。脑海里浮现天神下凡捉人的一幕般,真实的新立声音效像电影般历历在目。
此时我明白了,为何此国建的教堂都有避雷针设备,这是让人民能心安一点的,相信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不寒而栗。第二天问旅馆服务员,昨天的雷响真吓人,服务员却不见怪的说:这已算不严重了,还有更吓人的雷,不过他们早以习惯了!
昨晚睡得不够好,在罗马的第一天早上,还是先吃个饱饱,再从我们的旅馆开始进发。
意大利到处都有教堂,好像隔几条街便有一座,或有好几座连建在邻近。上面三张教堂照片,都对着邻近而建造的,外表旧了一点,但里面却是另一种气氛,总之宏伟而庄严。
感叹此国至古以来建教堂工程之浩大,耗资不菲啊!需要那么多的人工来建造,真好奇有那么多人需要教堂吗?总之以当时经济来讲,建那么多教堂真一点劳民伤财啊!或许是宗教的原因,令人们整日都作出贡献而去辛勤工作吧。
当时社会分为几个阶级,最好命的是贵族,终日可享有权力、财富、玩乐;次等是传教人士,起码不用交税;最低级,最苦的是一般老百姓,要工作、服劳役、交税等。
意大利有那么多的伟大和富丽堂皇的建筑,标志着意大利独有的特色,成为闻名世界必游的地标,如果没有前人辛苦留下的建筑文明的艺术,意大利也没有今天蓬勃的旅游业及带来的财富。在此真要为前人赞叹,他们的艺术成就实在伟大啊!
这是我们入住的青年旅馆外貌,此建筑物已有三百年历史,比较简单朴素,很适合像我们整天只在外跑,晚上回来睡个觉的游客。这次小月教我经济旅游的方法,让我学会用最少的游费而能游历更多的地方。所谓人一世物一世,我覚得什么都体验一下都是可以的。
旅馆对面是修女住宿的地方,
想不到住便宜的地方,竟有那么多的方便,真意想不到!
在這ㄦ認識這來至新加坡的年青可愛朋友,她自己一人背著包來旅遊,很獨立呢!每栋建筑物都是不同的特色,很少能找到相同的建筑物。所以边走边看不同的建筑物,都是很有意思的!
意大利餐厅都喜欢设有露天茶座,人们总喜欢坐在外吃进食或喝咖啡。幸好这里的环境都算干净,没太多的车辆经过,灰尘不大,就安坐在这里享用早餐吧!
这是位于奎里纳尔山顶上,1947年以来,这里一直是意大利政府所在地.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
它一度曾经是萨伏伊(Savoia)王朝的皇宫.
奎里纳勒宫作为教皇的夏宫,很多建筑设计大师都曾为建造这座宫殿工作。贝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负责设计建造了入口1787年,宫殿前的广场添加了一座从奥古斯都陵墓运来的方尖碑。
在意大利常发现也有些人像雕塑是一丝不挂的全裸,有些是把重要部位用叶子遮盖,我猜可能有段时期,人们觉得太开放不太好,所以加叶子。嗯……这倒要请问一下别人才行!别瞎猜了!
每天带着地图到处跑,一天走了不少的路,晚上真要用热水泡脚呢!
吊灯很别致!
天使的圣玛丽亚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经过的时候不为意是什么地方,但在好奇之下进去,才吓你一跳。
这座教堂是由教皇比约四世[Pope
Pius IV (1559-1565)]下令在戴克里先(Diocletian)浴池废墟上修建的。米开朗基罗负责设计并在1563年开始建造,在1564年米开朗基罗死后,由他的学生洛杜卡(Jacopo
Lo Duca)继续完成。尽管内部已经很大程度被改变,并且地板也有所升高,但是,这里也是一个鉴赏罗马皇室浴池最佳的场所。
不过今已看不见什么浴池了。今天,它仍是一个教区教堂,而且是一座非常宏伟的教堂。
别让它的不起眼的外表而错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