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主峰海拔668米。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自然景色壮美,这里石秀、岩峭、洞幽、泉甘、树奇。灵岩寺始建于东晋,鼎盛于唐。自唐代起就与南京栖霞寺,天台山的国清寺,湖北的玉泉寺并称为天下"四大名刹"之一。
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亦称玉符山。山之阳,是满月葱茏的灵岩峪,曲折起伏的山峦向东西两侧延伸,灵岩寺就坐落在这翠谷之中。

前几年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盛夏,炎热难当,再加上时间短暂,故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前几日重游灵岩寺,正是春光大好之时,寺内寺外春色迷人,鸟语花香,整个人一下子便陶醉在这一片浓浓春色之中,美景如画。我们且穿越眼前这位画家的美图走进这座神秘的古刹之中吧。

灵岩寺的山门谈不上雄伟壮观,甚至显得有些低调。倒是前面这棵大树透着一股子威严和神圣。还有树上挂着的那些灯笼和彩带,让人顿感敬畏。


庙门前面的一对石狮,不怒自威。

透过大香炉的空隙,就是寺里的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面的这株海棠,这株海棠看上去颇有些年头了,开的真叫一个旺盛,白里透红的花瓣在这个满眼翠绿的古寺之中格外醒目。

尤其是当有风徐徐吹过之时,只见那么粉白色的花瓣随风飘落,仿佛是一片片生命的赞歌亦是生命的绝唱,飘逸中透着那份凄美,让人感叹不已。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人世间,百花争艳,竟吐芳华。亦或芳香沁心,亦或娇艳惊风,亦或透情彻意,亦或穷尽相思,都属百媚千种。到最后逃不脱“零落花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宿命。
塔林,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墓塔林,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墓塔,造型各异,结构细腻,布局合理;雕刻,内容丰富,技法多样,精美绝伦。无一不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处远山峦中隐约可见那座小山峰,就是传说中朗公法师的化身。

关于朗公;东晋时期的朗公和尚,最早是历城神通寺的创始人和方丈。当时有个叫张忠的隐士,很有才华,但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为避永嘉之乱,隐居到灵岩峪的小山村中。朗公和张忠是多年的好朋友,无话不谈,无心不叙。所以朗公经常从仲宫翻越两座山来找张忠,相互切磋佛理,舒泄胸中不平。朗公每次来到灵岩峪,都被这里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即兴在方山顶上讲授《放光般若经》,每次都有上千人听讲。有一次讲到精彩的地方,山为之所动,岩石点头,老虎猛兽卧地不起,大地没有了马嘶人叫和猿鸣狼嚎,只有朗公的说法声在山谷中回荡。有一位信士问朗公:“这是怎么回事?”朗公说:“我讲法,使我的内心骤变,穿过人类理解的边缘,使意识扩展到无限的境界中去了,因此,大地为我祝贺,用石头点头欢迎我。动物向我致敬,保持静默,是我的造化。山有灵犀,不足为怪。”信徒高呼“善哉”,俯首顶礼。从此,这个地方就叫作灵岩。
-------------------------------------------
长按二维码关注蓝风摄影微信公众号
蓝风摄影
微信公众号:photobylanfeng
新浪微博:@蓝风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