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的年味浓,尤其是农村的年味更浓,在元宵节之前,很多村子都会邀请一些戏班来村里唱几天,冬闲时的农民可以好好的过过戏瘾。尤其是那些老头老太太,看的更是津津有味,随着剧情的变化也不时的改变着自己的表情,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也在戏台前面跑来跑去。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不时的夹杂着孩子的嘻笑声。
我不是太喜欢看戏,但河南的地方戏也听过一些。河南戏以豫剧为主,豫剧也可以说是河南的省粹了。其它的还有曲剧、越调、二夹弦什么的,都很受人们的喜爱。在焦作地区还有自己的剧种怀梆戏。
临来上海的前一天,天气很冷,忽然的心血来潮,便约了朋友一起去农村看戏,这也是我第一次过年时去农村看戏,说是看戏,更不如说是去看热闹。一个多小时跑了两个村子看了三场戏,连唱的是什么戏都不知道,只是感受一下这种农村看戏的气氛,也顺便活动一下相机的筋骨。
2
去的第一个村子叫前牛,前牛村以前叫牛粪庄,村里人很实在,知道牛粪比化肥好。喂饱了牛便有了粪。再用牛粪去喂庄稼,庄稼长成了再拿来喂人。这样翻来覆去的喂,基本上就都有啥吃了。牛粪庄分前牛和后牛两个村。现在文明了,一般都叫前牛或后牛,牛粪庄这个名字便很少再有人叫了。前牛村请的剧团是河南的小皇后豫剧团。
3

4

5

6
台上唱的投入,台下听的入迷。再冷也不怕。

7

8
有小丑就有笑声。台上和台下就这样互相的呼应着。

9
10
只顾拍照了,也没听清演员在说什么,看样子是在自报家门,一个叫半斤,另一个叫八两。

11
古代人聪明,凡是赃官脸上都贴一块那洁白的神马巾。清官赃官让人一目了然,建议那些反贪局什么的机构,以后发现贪官了也往他们脸上贴一块,这样大家就好分辨了。

12
简陋的后台,没有上场的演员在闲聊着。

13
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化起妆来还是一丝不苟。

14
天很冷,零下好几度,表演时穿的都不多。刚下场的演员站在炉子前面取暖。

15
16
这是另一个叫和杨的村子,戏台比前牛村差了点,请的是周口市的豫剧团。周口的越调也很有名。

17
18 小孩子过年,穿什么看什么不重要,好吃的最重要。吃糖葫芦要比看戏认真多了。

19
20
21
22 台上哭哭啼啼,看到动情处,忍不住老泪横流。
23 演员很认真的在讲着一加一的故事。
24
25
26
这里的后台更简陋,露天的,彩条布一围便可以休息和化妆了。

27
28
小家伙听旁边的人说照相能上电视,笑的很开心,晚上要是在电视上看不到自己的话,千万别骂叔叔,要骂就骂电视台,谁让他们不给放呀。
29
看戏之余,这些老房子也很有特色,也都是很不错的拍摄对象。下午在拍完回去的路上,天空中又飘下了今年的第二场雪。

30 本文刊登于2011年《旅游时报》总第1148期的第28、29版。

点击这里看更多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