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节临近,两岸包机的话题又热了起来。今年是首个中秋节实现包机直航的日子,因此作为两岸关系的纽带,各大航空公司纷纷拿出了极大的热情来筹备和组织包机事宜。我注意到,航空公司不管是拿出最好的飞机,还是派出最好的机组,亦或提供最周到的服务,目的无非有三:一则高标准完成涉及两岸关系的政治任务;二则着眼于谋取丰厚的收益和回报;三则谋取较好的声誉和形象。应该说,通过两岸包机的开通和运行,我们看到,我国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也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充分证明了中国航空服务业完全有能力、有素质、有人员、有装备能够提供足够完善和让旅客满意的航空服务。
但是,相比之下,我们看到国内航空市场却纠纷不断:延误频繁、冲突频发,攀机坠机、拒载打人、罢机罢飞。这些问题无不与航空安全紧密相连,与民航发展忧戚相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大局格格不入。历经半年了,海航拒载案至今航空公司拒不认错,百般抵赖;国航飞行员竟然在航站楼公然行凶打人,故意伤害香港旅客,至今仍逍遥法外,航空公司也是遮遮掩掩,意图包庇护短;航班延误以及因延误引发的事端也层出不穷,不得不让国人为国内航空市场的发展和安全担忧。
诚然,两岸包机是政治任务,值得重视和投入;但保证日常的民航市场秩序和安全应该是更大是政治任务,确保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大局显然离不开航空公司的高度重视和投入,也更值得航空公司和航空管理者拿出更多的精力和重视来尽心工作。
显然,航空公司不是没有过硬的技术提供良好的服务,也不是没有先进的装备提供优良的服务,更不是没有能力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是因为不重视普通的、常见的旅客需求,不愿意解决常见的问题,而对有钱的、有利的、有名的就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对一般旅客则冷然待之,一符垄断者的傲慢像,愿坐你就忍受!全然没有服务业、服务者的基本素质和理念。从包机的盛世热闹中,我们不由得深思,航空公司为什么就不能把良好的服务贯彻到底,不能把所谓的重视落实到平时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