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2017-03-15 09:13:11)
标签:
增广贤文传统文化正能量叶建华 |
本周请分享《增广贤文》之五百八十五:“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这句贤文的意思是:木料打上墨线就能取直,人接受劝谏就会英明。这句贤文启迪我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贤文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从木匠用墨斗取直木材,到比兴人们兼听则明。纵观古今,兼听则明适用于每一个人,大凡成功人士都具有从谏如流的品质,反之,则有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劣习。每个人都会受到知识和经历的局限,难免存在知识盲区、经历缺陷。要弥补盲区和缺陷,提升素质,增强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我历史上有许多善于纳谏的君王,如周文王、汉文帝、唐太宗、康熙、乾隆、雍正等,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后人所称道。大家可能熟悉“一鸣惊人”这句成语吧。这句成语出自于齐威王纳谏的历史故事。齐威王即位后的前9年,沉迷于吃、喝、玩、乐,基本上不理国政,国家政务交由卿大夫掌管。韩、赵、魏、鲁等各国时常攻打齐国,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衰败局面。面对国家的这种困境,有识之士心急如焚。当时,齐国有个大臣叫淳于髡,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非常胸藏睿智、语言幽默,是齐国的著名外交人才。他看到齐威王不理政事,国势危急,心中十分着急。但又怕得罪君主,于是便用隐语进谏。有一次,他对齐威王说:“我们国家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鸣。大王,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齐威王立刻意识到淳于髡是在用大鸟比喻自己,齐威王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淳于髡还劝齐威王不要通夜喝酒,并以自己亲身体会说明:“酒极则乱,乐极则悲。”齐威王从谏如流,很快改掉了毛病。齐威王从此就开始振作图强。齐威王纳谏的例子很多,其中“邹忌鼓琴取相”的故事流传久远。邹忌是齐国的才学之士,他希望齐威王振作起来。有一天,他抱着一架琴进宫求见齐威王。邹忌拜见齐威王之后,就坐下调着弦儿好像要弹的样子,可是两只手搁在琴上久久不动。齐威王挺纳闷地问他,说:“你调了弦儿,怎么不弹呢?”邹忌却说:“我不只会弹琴。还知道弹琴的道理。”齐威王叫他讲讲弹琴有何道理。邹忌从伏羲氏作琴讲起,一直谈到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越讲越玄。齐威王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就没好气地说:“你说得挺好,但你是来为我弹琴的,什么不弹呢?”邹忌正色道:“大王瞧我拿着琴不弹,有点不乐意了吧?怪不得齐国人瞧见大王拿着齐国这把大琴,9年来没弹过一回,也会不乐意呢!”齐威王这才恍然大悟,就赶忙站起来,“原来先生是来琴谏啊,我明白了。”他知道邹忌世外高人,并拜他为国相,便向他请教治国理政之道。邹忌劝他重用人才、奖励农耕、节省财物、训练兵马、建立霸业。齐威王从此发奋图强,在邹忌等文臣武将的扶佐下使齐国一举成为东方强国。历史上也不乏纣王、项羽等不纳忠言,最后落得国破命丧悲惨下场的案例,值得后人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