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有过,父当隐;父有过,子当诤
(2017-03-14 09:36:49)
标签:
增广贤文传统文化正能量叶建华 |
本周请分享《增广贤文》之五百八十四:“子有过,父当隐;父有过,子当诤。”这句贤文的意思是:儿子如果有了过错,父亲当隐瞒;父亲如果有了过错,儿子应当当面指出或强谏。这句贤贤文启迪我们要明辨是非、注重亲情。这句贤文出自于一个难以明辨是非的历史议案。这句贤文与历史上的两位伟人即孔子和叶公有关,在《论语》中有记载。后人对孔子比较了解,而对叶公却了解不多。叶公被后世打上标签的是“叶公好龙”的叶公。其实叶公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其父沈尹戌在吴楚之战中屡立战功,楚昭王把24岁的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叶邑为尹。叶公到了叶地之后,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发动叶邑百姓兴修水利。西陂主要用于拦洪,东陂主要用于蓄水。东西二陂的修建,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之先河,如今东西陂遗迹尚存。叶公最大的贡献是忠诚君王,平叛内乱。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楚国一时战云密布、人心惶惶。消息传到叶邑,叶公立即从叶地起兵平息叛乱。叶公救出惠王,收拾残局,重整朝纲,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叶公不恋权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向楚王举荐公孙宁担任令尹一职,举荐公孙宽担任司马一职,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然后,叶公回到叶地,安度晚年。叶公终老叶地后,其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沈一家,同根同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海内外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据史料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穷途潦倒之时,听说叶公在叶邑治理有方、政绩显赫,希望到叶邑谋个一官半职,实现儒家政治主张。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特意由蔡及叶,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在此期间,叶公向孔子请教了治国之道,《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孔子告诉叶公要先让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于是远处的人就会慕名而来投奔。叶公对近悦远来的治国方略深表赞同。叶公还与孔子就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进行了讨论,如父亲有了过错当如何处理,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十分注意孝悌,主张“父有过,子当隐”。而叶公则崇尚法家思想,不同意孔子的主张,认为“父有过,子当诤”,与现在所说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思接近。两位伟人由于政见不一,道德标准难以调和,只得不欢而散。由此也留下了一段孔门弟子诋毁叶公的“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这寓言中把孔子比作真龙,把叶公刻画成一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形象。儒家和法家都是中国的重要思想体系。我们在处理现实问题时要学会法律与亲情兼顾,当两者难以调和时,应当更注重法律,因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底线,法律如火炉,谁触摸了就会受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