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人日。顾名思义—— 人日就是人的生日,也是传说中人类的生日。祝人人快乐,天天快乐~~~
每个民族都有创世纪的故事,我们的祖先认为女娲创世,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万物之灵长——人!所以,农历正月初七就被称为“人日”,就是人类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汉时东方朔的占书说,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是个好日子。魏晋以后,人们开始重视“人日”。南朝学者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这一天要“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所谓七菜羹,就是七种蔬菜煮成的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是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而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打起精神,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了。剪五色绸或金属薄片成人形,是取人一进入新年形貌精神都一改旧态而成新人的意思。“华胜”是花状的首饰,宗懔说戴“华胜”的习俗是从晋代开始的,饰品的形状取自西王母所戴首饰的模样。
宗懔还说人日要登高赋诗,这自然是诗人们的习惯。最著名的人日诗要数隋代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作者在隋文帝开皇四年(584)的岁末奉旨出使南方的陈朝,这首诗就写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七。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诗人见大雁由南归北,自己却不能回家——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而七天和两年的时间对比,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后来晚唐李商隐的《人日即事》诗尾联还曾櫽括了薛诗:“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另一个和人日有关的著名故事发生在唐代大诗人杜甫和高适之间。杜甫旅居成都时,在好友高适及表弟王十五等亲友的资助下,在西郊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居住。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人日”那天,在蜀州(今崇庆县)任刺史的高适想念杜甫,写了一首题为《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诗寄赠杜甫,诗中有“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句子,当时杜甫未及时作答。后来杜甫离开四川,漂泊湖湘。大历五年(770),他整理文稿时重读高适的这首诗,见物思人,潸然泪下,挥毫而作《追酬故人高蜀州人日见寄》诗:“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清咸丰四年(1864),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特地在人日拜谒杜甫草堂,留下了一副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这幅对联至今仍悬挂在杜甫草堂工部祠大殿外。此联一出,骚人墨客竞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挥毫吟诗,凭吊诗圣,久之便成了当地的风俗。
宋代苏辙《踏青诗序》云:“眉之东门有山曰莫颐山……每正月人日,士女相与游戏饮洒于其上。”说的是其家乡四川眉山有在人日登山饮酒的风俗。据说,民间还有以人日的天气阴晴占卜吉凶的习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则谓此日吞食赤小豆可祛病。
清康熙年间,桐城人孙元衡被贬台湾。他有《初春杂咏》八首,其六云:“人日天气清,生理荷深眷。樵客负薪归,中有桃花片;因风堕我前,蜂蝶远相恋。如何离本根,犹以色自炫?大都绝世姿,摧折亦婉娈!试看西园中,千花乱如霰。为语飘零人,不得相轻贱。”——在天气晴好的人日,远在台湾岛的孙元衡以飘零的桃花自比,自伤自怜,嗟叹境遇之飘零,含蓄委婉,情景交融。
古人咏人日的诗词非常多,仅宋代蒲积中所编《古今岁时杂咏》就收录五十余首。可惜晚近之世,人日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许,我们不妨广而告之——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是“人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