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po导流渠泄洪闸股票 |
分类: 证券市场 |
IPO是热钱池子的导流渠与泄洪闸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加息与IPO两不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国证券报》,但不代表任何官方观点)
20年前,由于日元大幅升值、大量国际游资涌入,日本股市直逼4万点的历史巅峰,日本房价更是创出历史天价,在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中,前19家最大的银行全是日本“制造”,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泡沫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元气大伤,至今虽已走过两个“失去的十年”,然而,20年来日本股市再未创出新高,并始终徘徊在4万点的山脚或半山腰之间,日本经济更是一落千丈,停滞不前,即便长期零利率反复刺激,依然收效甚微。
反思20年前的日本泡沫经济,十分直观而简单的逻辑是:大量热钱或国际游资滞留在实体经济之外(“体外”),导致投资市场过度投机,资产泡沫严重膨胀,日本一夜之间化身“金融巨人”,而这一切正是悲剧的开始,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大而不强,我们仍属发展中国家。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与形势,虽与当年的日本大不相同,却更加复杂。美国在胁迫人民币升值无果的情况下,为了让美元强行贬值,刺激出口与经济复苏,美国近年来史无前例地、连续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杀手锏让中国被迫“输入”通货膨胀。一方面,美元主动贬值,直接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作为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国的中国,通过进口将物价上涨从国外传导到国内、从上游传导到下游;另一方面,美元贬值预期,直接催生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游资规避资本管制而非法进入中国,与此同时,大量贸易顺差及资本顺差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在此情形下,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被迫大量收储外汇(主要是美元),同时投放等量人民币,如此一来,流动性泛滥、物价上涨首当其冲、不可避免。
事实上,自2008年9月中旬以来,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可能出现的经济不景气,中国当时就推出了4万亿规模的中央投资计划,并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央行连续5次降低贷款利率、4次降低存款利率,而且连续4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刺激需求,全国统一对首套房贷实行两成按揭、七折利率优惠,并给予过户办证的税收减让。与此同时,为了稳定股市,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分别征收1‰改为单边征收,即由出让方按1‰的税率缴纳股票交易印花税,对授让方则不再征收。
2009年,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在GDP高增长的鼓舞下,不但银行释放出了10万亿的天量新增贷款,而且股指上涨一倍,房价翻番,2009年底物价开始步入上升通道。
2010年,银行贷款规模刚性增长,市场流动性日益过剩,房价步步走高,物价节节攀升,国务院两度调控房市,但成效不佳。今年11月3日,美国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这对正在实施紧缩政策的中国来说,犹如雪上加霜,构成直接威胁。
面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却是相反的情形:GDP高增长,CPI不断创新高,存款负利率,加息压力不断增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尽管央行今年已连续6次调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有一次小幅加息行动,而且居民房贷优惠政策基本取消,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也受到明显政策限制,有的地方甚至出台了住房“限购令”,但房价依然不肯低头,相反,似有随时抬头的迹象。此外,存款负利率状况仍在加剧,今年10月还出现了居民存款同比净减少7000多亿元的罕见现象,这表明仅仅依赖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紧缩政策,作用十分有限,流动性过剩仍很严重,物价还在继续上涨,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还将诱使大量国际游资非法进入中国,为此,有人反对加息,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加息,国际游资对中国的冲击会更大。
反对加息者的基本逻辑或假设前提是:大量热钱涌入,除了套利,别无他用,而且有害无利,我们对它们将无计可施。笔者认为,这种态度和看法是消极、片面,而十分有害的。事实上,热钱或游资并非天生就是投机者,或许由于投资渠道单一,或许由于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或许是由于找不到好的投资环境,如此原因形成的“太多钱”、“无所事事”,这就是热钱或游资的来历。由此可见,热钱或游资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我们善加引导和利用,就可以变“害”为“利”,变“废”为“宝”。
为了管住这些热钱或游资,现如今,许多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囤积热钱或游资的“池子”,他们希望构筑这样一个“池子”,以便达成“围而不歼”的暂时性安宁。然而,池子再大,却也难以关住源源不断流入的热钱或游资,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要构筑好导流渠,掌控好泄洪闸。笔者认为,正在快速扩容的中国股市,就是这样一个最理想的“池子”,它既可以利用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巨大魅力吸引热钱,同时也可以利用上交所的蓝筹板和国际板的博大胸怀来吸纳游资,而IPO则是这个池子的导流渠与泄洪闸。只有通过IPO这个闸门或管道,才能将大量热钱或游资实质性地导入实体经济,让它们真正为我所用,而且还要用在刀刃上。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股市不只是一个低成本的融资场所,它更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中小板、创业板的快速扩容,借机做大做强中国民营企业,并鼓励创新型产业和创业型企业的大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上交所的蓝筹板和国际板扩容,引入优质企业或一流的跨国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和投资机会。总之,只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充分利用好股市的强大资源配置功能,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汇集于股市这个巨大的“池子”,并通过IPO这一总闸门将它们高效有序地导入实体经济,必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很显然,一旦构筑好了“池子”和“导流渠”,所谓加息有害论也就不攻自破。一方面,加息可以消除存款“负利率”现象,有利于增大银行存款,缓解银行差钱的尴尬局面,同时可以扩大银行对实体经济放贷的规模;另一方面,加息有利于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过度扩张,有利于借助“市场之手”淘汰落后产能与过剩产能,尤其是在加息的条件下,我们还可以借助财政贴息及IPO闸门,优先鼓励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有效推进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这正是“池子”作用与“加息”功能的最佳融合。因此,笔者主张:在加息对付通胀的同时,做大“池子”,加速IPO节奏,将更多的热钱或游资导入实体经济,为我所用。
特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是一个普通的报刊,笔者也是她的特约专家,没有必要将一些普通学者发表在该报上的文章“夸大其辞”、“上纲上线”,任何文章只是个人观点,它怎能代表官方呢?近期有人炒作该报上的一些普通学者文章,不是因为他们无知,而是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