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说“裸官”与“裸考”

(2010-03-03 09:07:50)
标签:

裸官

裸考

教育

分类: 宏观经济

 

戏说“裸官”与“裸考”

——赤裸裸就是舍得一身剐、无所禁忌

董登新(随笔)

  其实,“裸官”与“裸考”这两个东西之间并无任何瓜葛,在这里,笔者将它们放在一起,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这两个新兴词汇诞生的时间大体相同,二者基本上都是诞生在2009年末、2010年初;其二,“裸官”与“裸考”二者并非是说“不穿衣服”。

  “裸官”,是指那些配偶和子女都已移居海外,但本人狐身仍留守在国内任职的官员。2010年2月22日,监察部网站发布《国家预防腐败局2010年工作要点》。《要点》强调,研究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相关规定的具体落实办法,监管“裸官”首次作为预防腐败局工作重点被提出。

  “裸考”,则是指某些考研、考博、考TOEFL者,或是英语通级(四、六级)者,为了碰碰运气和手气,他们不要教材和辅导资料,也不作任何考前复习准备,并直接上考场赶考。“裸考”现象也许早就存在,但直至2010年初“裸考”这一专业术语才被脱颖而出。

  2009年初,为了应付世界性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教育部临时决定:2009年全国各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为此,考研复试分数线——英语单科分数线统一大幅下调,比方,管理类(包括公共管理)专业入学考试复试英语单科分数线从2008年的56分陡降至2009年的47分,这使得许多英语低分者意外入围考研复试名单,这一惊喜给后来者以无限的遐想和憧憬。

  于是,在2010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中,许多毫无任何准备的大学生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或被父母、或被同学、或被朋友劝说考研,就连网上报名都是父母和朋友同学代劳的,他们被迫临时赤膊上阵——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没有事先复习准备,甚至连一本考研教材或复习资料都没有,或者说,干脆就连将要考些什么ABC都没弄清楚,就被人推向了考场,因为他们希望“瞎猫碰到死耗子”。这就是2010年全国高校学子在考研大军中涌现出的“裸考”一族。

  结果,在“裸考”大军中,许多人的专业课交白卷,当然也有人好不容易考得十几分的,这些人的英语考上一、二十分的也是很普遍的。据说,还有裸考生在答卷中编故事或是抄歌词,他们企图以“答题”篇幅换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分。这就是大多数“裸考”考生的平常心与荒唐。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广而推之,各种升学、考级、考证实际上都会存在“裸考”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裸考既是应试教育产业化的附属产物,也是应试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裸考,既可以理解为应试教育低门槛、去神秘化后考生的侥幸心态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裸考”现象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蔑视或嘲弄。

  同理推之,裸官的含义也可以作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裸官是将自己的配偶、子女甚至财产统统送至国外存放,理由或借口可能是求学,也可能是定居,总之,只留下“裸官”一人在国内孤家寡人、赤条条“为官”。这是为什么呢?(小沈阳的口头禅)或许是因为在中国当官有风险,或许是因为裸官的警惕性高,或许是裸官者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吧?当然,也有的裸官或许与其他普通公民一样,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而必须将配偶和子女送到国外发展。

  总而言之,裸官与裸考都是没有太多心理负担或包袱的,因为赤裸裸就是舍得一身剐、无所禁忌。只不过,裸官日子可能会更苦一些,从居家走向一个人过日子,生活上无依无靠,比方,回家空对四壁,吃饭无人陪,说话无人听,这份回家的无奈——孤独、寂寞、无聊,要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来化解,要么将8小时之外的时间消遣在学习和自娱自乐之中。这还真是对“裸官”的最大考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