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成都健康产业的药引子

标签:
药引子同仁堂中医药药膳德仁堂成都财经 |
分类: 中國百老匯雜志 |
同仁堂:成都健康产业的药引子
文/罗亚曦
在策划这组专题过程中,记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都同仁堂品牌是否堪当成都健康产业发展的中医药连锁经营的孤本?成都的健康产业要发展,尤其是中医药产业要振兴,同样需要药引子。那么,成都健康产业发展的药引子是什么?我们冒昧地给出一个答案,同仁堂。
http://s8/middle/4928d2f2h8e76c601cd07&690
药引子,这是中医里耳熟能详的名词。药引子存在的价值在于“引药归经”,即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
与西医相比,中医被定义为中国传统医学,自国门被攻破以来,在医学界似乎一直存在着西盛东衰的尴尬局面。中医是不是病了?病则医。那应该给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医药开什么方子,又需要什么药引子才能使药效打通中医药振兴的经脉呢?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医治疗理念正在逐渐重新被世界接受,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说中医在复兴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在一些地方政府争名人故里之时,另一些颇有远见的地方政府正在规划重振中医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4月2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7)》,要求所辖各区(市)县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着力培育健康产业这一新兴经济增长点。规划颁布快到两个月时,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又成立了以副市长傅勇林为组长的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任务即是推动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称,成都的健康产业要发展,尤其是中医药产业要振兴,同样需要药引子。那么,成都健康产业发展的药引子是什么?
我们冒昧地给出一个答案,同仁堂。
隐藏着的健康市场
记者调查了解到,成都市政府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出台健康产业规划,底气在于大容量的市场。
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59元;全市医药和医疗设备收入200.09亿元,较2002年增长224.6%;成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民休闲文化、健康保健特色鲜明,市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为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空间。
如果说这给了成都市政府决心发展健康产业的筹码,那么不可回避的产业障碍则是需要“药引子”的重要原因。
成都市政府认同的健康产业发展的“绊脚石”有三。
一是高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较少,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仅占成都市医疗机构的10%,难以满足市民对高端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此外,成都市还没有一座档次高、规模大的国际医院,难以适应国际交流快速发展的形势。
二是健康产业项目较少,服务项目单一,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社会资本对健康产业投资尚显不足。
三是全民健康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健康的生活习惯需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亟需拓展。
问题即是商机,成都市的健康产业市场方兴未艾。
发展产业就是要把市场交给企业来经营产业,进而实现健康产业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健康产业的规模经济。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也由产业经营逐步在过渡到资本运营。
是的,发展成都健康产业,要做的就是资本运营,不过这里的资本不局限于金融资本,而包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创意资本、品牌资本等等在内的产业资本。从这个角度来讲,拥有270年品牌积淀的成都同仁堂是成都健康产业发展的最佳“药引子”,品牌资本。
搭上中医药产业战车
在成都健康产业蓝图中,目标是构建起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适应的健康产业体系,打造“健康之都”,中医药产业与国际医学城、医疗康复服务、全民健康管理和教育、医学支持平台、健康产业信息化以及展会节庆活动并列构成产业发展战车的最关键轮子之一。
根据规划,成都市发展中医药产业预计建设项目投资13.5532亿元,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产值达21.2亿。
其战略部署是:在中心城区、都江堰市、温江区集中发展以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为主题,集中医医疗、养生康复、药膳、健康旅游、中医药美容、护理安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康复体系,提供中医药精品特色服务,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在重点发展项目中,与成都同仁堂相关联的项目有两个,即德仁堂中医馆连锁化和德仁堂药膳养生餐饮连锁化。这在所有入围企业中是独一无二的。
同仁堂,是国内最富盛名的老药铺,已经成为了中腰的代名词。成都同仁堂始建于公元1740年(乾隆五年),以经营地道纯正中药材、上乘精制中药饮片和传统正宗中国宫廷药膳而闻名海内外。
历经270年的风雨,成都同仁堂兴盛至今已发展成为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经营药品、保健品和中国药膳的多元化医药批零兼营商贸企业。主要经营各类名贵地道中药材、精制饮片、中西成药、保健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10000余个品种,以品种齐全和传统的精致中药饮片的零称另包、复方审核而闻名。
因成都同仁堂现为德仁堂旗下品牌,因此同仁堂、德仁堂和御膳宫共同成为成都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药引子”,而其发挥“导向”作用的方式是连锁化经营。
http://s16/middle/4928d2f2h8e76cd3ca75f&690
“全中医健康”
国外有全科医生的说法,观察德仁堂的中医药品牌连锁经营模式,记者套用“全科医生”的说法,提出“全中医健康”的理念。
西方“全科医生”模式实质是健康管理,预防治疗,这跟中医养生是一个道理。
所谓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德仁堂的“全中医健康”运营模式可分解为:“药膳餐饮-制药-中医馆-连锁药店”几大版块,中医养生和中医健康理念贯穿始终。
御膳宫是成都同仁堂中医健康经营的第一环节,食疗。自1745
年起,成都同仁堂将中医与宫廷御膳制作工艺完美融合并创新,为客商提供独具特色的药膳养身配方。
2000 年,成都同仁堂与四川德仁堂两家百年老号强强联合,斥巨资重新打造了以健康、养生为理的御膳餐饮。
时至今日,御膳宫曾多次应邀请赴日本、法国、香港、东南亚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受到盛赞,其美誉远播九州四海,被中外顾客誉为
“中国药膳第一家”。
药膳食疗没解决的问题,交给“制药-中医馆-连锁药店”三个环节。
在这个中医健康链上,四川德仁堂中药饮片公司是德仁堂药店的专属加工供药基地,其前身是四川德仁堂制药坊,生产门类齐全的名贵中药材、中药饮片产品体系。
中医馆和连锁药店以“您身边的健康专家”为经营准则,成为了同仁堂中医健康链的重拳环节。
如今,成都同仁堂已经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一种养生时尚,大众心目中值得依靠的健康元素。
连锁化经营突围
德仁堂列为成都市中医药产业重点的两个发展项目,有一个另外一个共同点,连锁化经营。
对于连锁经营,我们都不陌生,不论是国外的肯德基、麦当劳,还是国内的国美、苏宁,连锁经营店遍布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按照经济学的说法,连锁这种经营模式,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德仁堂中医馆连锁化和德仁堂药膳养生餐饮连锁化,都是中医药产业资本运营的必要产物,同时也是快速发挥同仁堂品牌在成都健康产业发展中“药引子”作用的方式之一。
据记者调查,连锁经营是评价药店突围的战略选择。
按照营销定位学派创始人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理论,定位就是牢固在消费者的头脑中树立起产品、品牌、企业的形象,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和记忆资源。
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当年平价药店就是靠着平价所向披靡,通过自己传播和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平价这一印象和“标签”牢固地根植在了消费者的头脑中。这在平价药店的初期发展壮大阶段无疑是有益的,但现在它却成为转型和重新定位的最大障碍。因为消费者对平价药店主要的品牌印象就是“便宜”。你价格高了,做了改变,消费者在短期内就不会认可,继而不再登门。这是所有平价药店转型都必须越过的一道坎。有鉴于此,改变定位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传播才能改变消费者的印象和购买习惯。
中医馆连锁化和药膳养生餐饮连锁化,对企业来说,能达到两个效果。一是撕掉“平价药店”的标签。二拓展中医药品牌经营。
在策划这组专题过程中,记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都同仁堂品牌是否堪当成都健康产业发展的中医药连锁经营的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