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友爱与包容  中美城市缔造的城市清新剂

(2007-05-12 00:45:39)
分类: 讀城雜志
 

成都VS费城

友爱与包容

中美城市缔造的城市清新剂

友爱与包容 <wbr> <wbr>中美城市缔造的城市清新剂

 

费城,美国的“友爱之城”,一座由“兄弟之爱”孕育的城市。

成都,“中国记忆第一城”, 一座最具包容力的城市。

在与美国总领事馆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费城与成都竟如出一辙,都有着相同的城市内涵:友爱与包容,这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城市生活清新剂。

 

都市精神,城市竞争力的最高境界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是不能仅靠钢筋水泥建筑和GDP的堆积,特别是在“人文之路”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由单纯对城市资产的经营演绎出经营城市的最高境界,形成经营城市的亮点:人居环境、都市精神。

1682年,英国探险家威廉潘(Quaker William Penn) 发现并命名了费城。费城(Philadelphia)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指“兄弟之爱”或“友爱之城”,这也即是费城的都市精神。潘恩希望费城这个由他建立的移民城市,能够基于自由与宗教融合的原则下发展,成为一个典范。

造物主是神奇的,在地球的另一端费城的“兄弟之爱”和“友爱”被演绎为“和谐与包容”。

有人者一度给成都戴上了“盆地意识浓厚的城市”的帽子,这其实是对成都都市精神的误读。20041229日,经过一年多的征集、论证、提炼,成都市委常委会议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决定把成都都市精神表述为“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

据权威人士介绍,成都城市精神,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名城底蕴、鲜明时代特色和强烈地域特征,已获得比较广泛的认同。

 

移民,造就友爱与包容

都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三个文明”建设的核心,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一面凝聚全市人民力量的旗帜。这种城市追求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在对比费城与成都的历史后不难发现,大规模的移民是这两座城市都市精神的策源地。

“了解美国移民史到费城参观自由钟。”费城自由钟,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为第一次宣读独立宣言而鸣响,为合众国宪法通过而鸣响!?/SPAN>它的似乎并不怎样响亮的声音宣告了美国的自由和独立。因此,费城及自由钟也就有了种族融合之意。

成都自古就是个移民城市,容纳四海人称得上是其传统之一。

据成都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介绍,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几次大的移民潮,四川盆地、成都平原都是其主要终极地(在本主题中,另有文章详述)之一。秦灭蜀以后,秦王朝开始大规模地向成都移民,史载有“万户”;公元301年左右,经历了蜀西豪强李特造反后,东晋王朝再次组织北方人民南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到了成都;在唐代,尤其是安史之乱期间,为了躲避战乱,朝廷和大量文化人相继入蜀;公元1279年,元军两度攻陷成都后,也有组织外地人大规模移民成都;最著名的就是,张献忠剿川后的“湖广填四川”;抗日战争期间,有大量企业和文化人内迁成都;建国后,为了“三线建设”,也有很多东南沿海人内迁成都。

一次次大规模的移民,使得成都成为了一个最具亲和力和包容性的城市,塑造了成都人和成都文化兼容并包的特性。

 

友爱与包容,城市生活的清新剂

城市应该是人的“家”,一个好城市应该能够成为人的“灵魂的家园”,而像费城的“友爱”与成都的“和谐包容”这类都市精神,则有资本亘古常青。

如今,费城这个人口160万的城市(其中市区居民有38%为黑人),仍维持了友善小镇的感觉。绿意盎然的费城,每年从全美各地涌进不计其数的游客,都是专程前来欣赏这个国家的诞生地——这或许就是融合与友爱的散发着的费城感召力。因为,游客与费城人一致认为,“费城”这个名词代表了独立会堂、自由钟、起司牛肉三明治、英雄三明治、种族融合、戏院、快活的古典音乐以及充满生命的街道。

经典的“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与时尚的“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表达着同一种情愫:成都的城市包容性是绵延不断的。笔者尤其认可这种说法——风调雨顺、富饶自足的成都盆地是个天然的安乐窝,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打造了蜀人温顺与内敛、极具包容的特性,这块土地如一个历练至极境的美妇,不露声色轻描淡写间折服它所款待的异乡人,也吸引了无数异乡人留恋忘返,定居成都。据成都市房管局权威统计,成都的房子有一半以上是外地人买走的。

友爱与包容,其实就是一个意思,都是都市人不可或缺的城市生活清新剂!

(本文经美利坚和众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审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