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化作宽容教育方式辫子负罪感 |
分类: 育儿经 |
6岁孩子的道歉信让父母羞愧
文/爱和自由
日前,一位妈妈分享发生在她和6岁女儿之间的一件事。当天早晨,因为一些琐事,她打了女儿手心,然后母女俩都在生闷气,谁也不理谁。不过随后的一幕却让妈妈感动至深。一会爸爸进来,给了她一张纸,说女儿写的,接过来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了两个字“妈妈”,后面好像是扎着辫子的两个头像,以及“心”的图形。
翻译过来就是:‘妈妈,我爱你,你爱我吗’,2个辫子的代表她,1个辫子的代表我。”女儿这张稚嫩的画作让这位妈妈鼻子一酸,突然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小孩子懂事,“愧疚之下,她立刻走到客厅,把女儿搂在怀里道歉,“妈妈刚才不该发脾气,对不起”。6岁的女儿也大方地认错“我应该听妈妈的话”,然后没带任何负面情绪去幼儿园了。
我想博友跟我一样,被小女孩纯真的感情和稚嫩感动了,也非常羡慕这位妈妈有位如此可爱懂事的孩子。许多年轻父母也许跟我一样,看完后竟有如此的似曾相识,仿佛自己就是那位妈妈,毫无疑问,这位6岁的孩子给所有父母上了一课,让我们当父母的集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们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不断的反思自责甚至为自己找借口,其实我们是在重复的犯同一个错误,既然我们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别迁怒孩子犯重复的错误。每次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的时候,应该把手放在空中停留三秒钟,然后反问自己:我们做到了吗?
孩子的心灵是一尘不染的,我们大人都相形见绌,与其说是我们教育孩子,真正需要教育的是我们自己。我见过一个妈妈在孩子一岁多点的时候就动手打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心痛,在那位妈妈因生气而扭曲的脸上也想到了自己,我也时常控制不住自己,想到孩子看到我那扭曲的脸,而我看不到自己却理直气壮时候,我就有一种负罪感。
发现了问题后,我们不应该一直沉浸在自责中,而是应该把过去对孩子的罪过化作动力、化作宽容、化作爱心,用加倍的爱去呵呵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