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成人礼广东实验中学家长委员会感激 |
分类: 育儿经 |
广东实验中学举办该校第一届青年礼——初二全体同学在操场上给父母下跪,并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校长表示,青年礼源于一位普通学生的建议。老师和家长委员会认为,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通过这种形式最容易让学生留下最深刻的人生印象。
我不否认学校搞这种类似于国外的成人礼的活动初衷,也不想往作秀方向去想,可是作为校方和教育者,应该从更深层次考虑这种形式的影响,孩子跪了就懂得感恩了么?孩子是自愿的么?没有比这种方式更合适的方式么?
我注意到当学校老师在“跪父母”的指令下达后,不少孩子犹豫不愿跪,在反复“鼓励”下,终于有许多孩子单膝跪了下来。然而在有些孩子“被迫”下跪的那一刹那,严肃的父亲哭得泪流满面,慈爱的母亲激动不已,我不禁疑惑,这种“被迫”得来的感动是否有点自欺欺其人?接过了父母的家书,跪过了父母之后,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呢?这一刻的感动过后,孩子们真的学会感恩了吗?
我不太主张在他人的逼迫之下和要求之下去感激别人,因为感激是发自肺腑的力量和动力,不是外力影响的,所以我们要做事情让孩子发自内在的去感激父母,这是可以做到的,可以陪养和建构起孩子这样的特质,而不是通过外在的这种形式。孩子们要表示对父母的爱也好,尊重也好,为什么一定要以跪的方式呢?而且跪的方式会不会让有些孩子有贬低自己的感觉呢?如果这个行动是被他人而来的,不是发自于孩子自愿的,这样的活动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得人们更加抗拒对父母的感恩和感激。
国外也有类似的成人礼,成人礼上一般打孩把打扮得很漂亮,大家在一起庆祝,这种“平等”方式的感恩我认为更好。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确实尤其重要。中国人并不善于表达“爱”,许多父母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父母的辛劳。爱需要交流和沟通,不是一次性的爆发就能表达出我有多爱你。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用“下跪”这种“中国的最高礼节”,显然是不够的。半强迫式的下跪,孩子感受到更多的也只有父母的权威。
场氛围很感人,但我相信一时间的感人过后,还会一切依旧。让孩子学会感恩,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小事培养。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也是榜样式的教育。父母对老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以后对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