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者龚鹏程
学者龚鹏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7,738
  • 关注人气:3,2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樂与年中行事

(2016-05-02 08:02:47)

前兩天與國務院中國國學中心李文亮、朱翔非諸兄談制禮作樂事,問到歲時節慶用樂的問題,一時還真不好回答,因此想到了以日本來做參照。

日本的雅樂,一般說,當然說是活化石,是中國古代雅樂的傳承,是足以令中國人汗顏之古樂。但事實上它是日本古代音樂的統稱。內容包括唐、天竺、林邑、高麗、新羅等地傳入日本之音樂,以及依此淵源而創作之曲與舞。由於它整體上都使用雅樂樂器、依循雅樂的法則、旋律、演奏法,故與後來受西方影響的音樂體系不同。

但最主要的不同,恐怕還不在樂器和演奏法這類“技”與“器”的層面,而在其精神領域。雅樂主要用於祭饗等禮儀場合,具有神聖性,要體現人們對事、對尊長、對鬼神的敬意,還要體現人的活動是與天地運行之道相結合著的。故是天道倫常之樂,非世俗之聲。在西方,只有聖樂可以比擬,但聖樂又不用於人事,故仍與雅樂不同。

在日本,一般學習雅樂者,均教之以五常之曲(即仁、義、禮、智、信,五德之樂),就是這個緣故。

這種音聲與五行、五德、五常相配之觀念,是由中國而來的。中國音樂強調天人和會,角徵宮商羽,配木火土金水,也配肝心脾肺腎、目舌口鼻耳、春夏季夏秋冬。故春屬木,音樂當用角調,夏屬火,音樂用徵調等等,以此類推,形成《黃帝內經》所說“五音療疾”之體系。

此一體系也是雅樂所依循的內在原理。因此年中行事必選擇適當之樂曲,以之祭祀宴饗。

倒是中國人現在對於這種天人合德的禮樂文化思維卻早已淡忘了,過年過節都不知該怎麼過,偶爾過節辦活動、做慶典,也不知如何用禮用樂,大喇叭胡放亂播一通,春行秋令、夏有冬聲,不講時則、不合規矩。

故底下我選譯一篇日本人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中國古時月令用樂行禮之舊式,仿佛可以藉此揣想之。

 

与年中行事

(東儀俊美《雅樂神韻》,平成11年,邑心文庫)

龔鵬程譯

 

   自平安時代以來凡節會宴樂祭祀均須雅樂伴奏以添容色但其曲目及音調須配合時令行事而為

  

   元旦節會時樂用雙調曲用胡飲酒破酒胡子這兩曲是樂人站在庭子裡奏的稱為立樂

臨時客

自平安朝開始一年方始時都會招大臣上殿饗宴名曰“臨時”。這是例行的大饗,由皇太后宮及中宮操辦,樂曲無固定。

白馬節會

是正月七日天皇在右馬寮引馬來見之儀式由豐樂院紫宸殿操辦弘仁二年811)開始舉行。其原因是以馬為日獸,春天的顏色又是青,故取“青陽見則邪氣消”之意而為此典禮此禮也是由大陸輸入的,不過古時用青馬,至延長年間(923-931)卻已改為白馬了。此禮於平安末期開始衰微,馬數由二十一匹依次遞減,應仁亂後遂絕,代之以七草節會。

調用平調。曲則例年一般奏三台鹽、雞德

上元

上元中元下元合稱三元上元於正月十五日,這天要喝七榖粥(米、大豆、小豆、栗、粟、柿小角豆煮成)。

卯杖

去除邪氣的杖正月上卯日,大學寮、諸衛府、大舍人寮都用柊、棗、桃、梅、椿合成的五尺三吋長、以五色絲扎起來的杖子在天皇中宮、東宮上獻。此禮於持統三年699)開始,平安末期流行。樂由紫宸殿雅樂寮樂人奏之,所奏何曲已不可考。

踏歌節會

是在天皇紫宸殿踏歌供御覽之禮,用以賜宴五位以上大臣。

立樂,舞樂左右兩方。立樂奏賀殿急、酒胡子或胡飲酒。舞樂演振鉾、萬歲約、延喜樂、桃李花、登殿樂、陵王、納曾利七曲,以及退出音聲的長慶子與盛澤山。

正月十八日由朝廷主持近衛兵衛舍人射箭儀式,觀者可賭物品。賭弓結束後,勝利的一方於大將府邸舉行饗宴,又稱賭弓還饗。樂舞陵王、納曾利。

曲水宴

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三月三於水畔湔祓奈良時代即以流行攝關時代在貴族府邸中舉行於庭院中以曲溝引水入公卿坐於兩側水上浮著的酒杯流到面前即取之而飲並以詩歌賦詠其事此禮於古代甚有名現今民間也頗復活行事但因新舊曆有些不同桃花開放有遲早之別樂奏黃鐘調桃李花

櫻宴

觀櫻之宴。天皇、東宮、中宮、貴族、文人、女房等俱集於紫宸殿清涼殿詩歌管弦之弘仁三年812)嵯峨天皇御神泉苑時最早舉行。

管弦,樂舞兩方,頗為盛大,曲目繁多,歌、舞、飲、食終日。

駒率

是每年八月十五(後改為十六日)諸國牧場獻馬予天皇御覽之禮曲目為陵王納曾利蘇芳菲撥頭落蹲近衛府冬遊等

端午

五月五日節又稱重五樂舞蘇芳菲㹮龍廢絕曲)。

競馬

也是五月五的活動二馬競走奏打球樂八仙慶雲樂退出音聲的長慶子舞者八人笙七人篳篥五人笛六人弦方人數未載

菖蒲根合

端午節,宮中以左右所分菖蒲之根長決勝負的遊戲永承六年1052)記錄宮中為此戲,比三次,右方勝,後來主人御笛,內大臣執拍民部卿和琴二位中納言鼓箏經信卿彈琵琶定長朝臣吹笙隆役配役奏篳篥其所謂主人蓋謂後冷泉天皇也

七夕

是天皇必參加之活動奏秋風樂咸秋樂廢絕曲等多曲

相撲節會

每年七月在宮中召集全國勇士相撲以供御覽的活動平安時期便已流行據延長六年928)的記錄。奏三台鹽、皇仁庭、太平樂、胡德樂、陵王、納曾利、還城樂、㹮犬八曲其他節會的記述則多了撥頭劍氣褌脫等曲其後重陽、仲秋、立冬諸行事大抵皆依次而損益之

亥子

十月亥子亥刻食餅除百病祈求子孫昌繁的儀式以豬為吉祥物,因其象徵多子多孫也。樂用慶雲樂。

菊合

把人分為左右兩方,比賽簪花選美之遊戲。以歌添趣。曲用萬歲樂、太平樂、石川、長保樂。

子祭

十一月子日舉行。用林歌、有管樂器、打擊樂器、奏一弦箏。機上置大黑像,夜半時奉供祭物。箏奏者一人,奏林歌及合歡鹽。

以上是歲時行事用樂情況。另外,許多曲子還有特定用途:

去惡蟲子曲(甘州、裹頭樂、還城樂)

避邪崇之曲(劍氣褌脫、蘇合四帖只拍子

天變詩奏曲蘇芳菲撥頭

祈雨之曲河水樂陵王青海波胡飲酒

逆亂祈平之樂(安世樂。天慶二年西元九三八年平將門反叛時,即奏此以祈太平

天皇祈禱之曲(五常樂、感恩多、聲名樂

 

譯後補充說明:

日本嵯峨天皇弘仁十二年821)《內裡抄》開始規定宮中歲時行事須奏雅樂。而選曲用樂之基礎,一是季節節日,二是去惡疫、辟邪氣,三是四季移樂這些都本於中國古代思想,只不過在什麼場合、什麼事件上用舞用樂仍有其自身之考量與原因與中國頗不相同

有些曲子是日本人作的,例如胡飲酒。舞是大戶真繩,樂是大戶清上作;拾翠樂急,堅物賴吉作;輪台·青海波,舞大納言良岑安世卿作,樂和邇部大田麼作,均見《教訓抄》。

樂器之變化也很大。正倉院藏由中國傳入之樂器,如豎箜篌、五弦琵琶、方響、尺八、阮咸、七弦琴、腰鼓,現在日本雅樂已不用了。其中神樂歌部分,用和琴、神樂笛、篳篥、笏拍子。東遊部分,用和琴、高麗笛、篳篥、笏拍子。久米歌部分,用和琴、龍笛、篳篥、笏拍子。以上為第一類,統稱“國風歌舞”。其次為管弦,管用笙、篳篥、龍笛;弦用琵琶與箏;打擊樂用羯鼓、太鼓、鉦鼓。至於舞樂,左舞與管弦相同,右舞用高麗笛、篳篥、三絃、太鼓、鉦鼓。舊時文獻上記載的臥箜篌、大角、小角、振鼓、白盤、銅缽子,現今已不見使用了。更別說唐人流行的鳳首箜篌、大篳篥、桃皮篳篥、毛員鼓、婁鼓、少鼓、齊鼓、檐鼓、銅鈸了。顯然當時雖入唐求法,但整體舞與樂之規模卻要小許多,再加上若干自創之樂舞,自然就與中土雅樂頗有差異了

這其中,納曾利胡德樂胡飲酒陵王都是面具舞。

納曾利是右舞,二人邊走邊跳,面具作龍形,綠青色底,銀目,上下各有二牙突出口上,金髮,髭逆生。又名雙龍舞,據云由“落蹲”演變而來,在《枕草子》中已有落蹲二人舞之記載,江戶時代天王寺聖靈會詩則有二人舞或一人舞,曲目都用納曾利。

   胡德樂右舞作笑面有三種類型一是藏面這舞共六人登場四人舞一人持瓶一人勸盃做主人招待客人狀。故首先是藏面。面縱長以墨畫目鼻口面扁平取酒舞者相與戲笑然後是腫面黑地腫面開口,表示酒醉了,戲樂更甚。最後是笑面,開口、高鷲長鼻,表演酒足飯飽,鼻子左右甩動。

胡飲酒,左舞,也是擬狀胡人醉酒,濃茶色地,眉目上吊、大鼻子、茶色長髮兩邊分披下來,表示喝醉了非常愉快,手持桴,遊走于舞台上,如醉客持盃也。

陵王則不用說了,乃著名蘭陵王戴假面入陣破敵故事之演繹。

日本雅樂中,這種戴面具的還很多,著名的有蘇莫者、八仙、採桑老、綾切、散手等。其中“八仙”非我國流行的八仙故事與形象,乃四人對舞,左右各四人,故曰八仙。面目類鶴頭,濃紺地、黑金目、尖鼻長嘴如鳥形,鼻端還掛一小鈴。

蘇莫者,即我國通稱之蘇幕遮,但是猿面金髮,象山神出行,吹笛而舞,與我國似乎不一樣。

另外,與陵王、納曾利這類具有勇武意味相似之樂舞,在武舞中頗不少。如相撲節會時奏的太平樂,即武舞。日本武舞中有五大破陣樂,含皇帝破陣樂(演項莊舞劍故事)、秦王破陣樂、散手破陣樂、䏽臚破陣樂、武將破陣樂。太平樂卻又不同,乃大曲,有破有急。破,持鉾而舞;急,拔太刀而舞。四人合舞,鎧甲全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孫祿堂傳
后一篇:羅振玉書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