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返台小記

(2015-08-03 15:33:03)

七月二十四日返台,八月一日飛杭州,二日轉回北京。

此番返台,拜会了河北同乡会、武进同乡会,目的是要收集民国三十八年以後大陆各省蒞台人士成立的同乡会文献。

当时百萬軍民南渡,各省俊彦,群聚海峤,遥思故里,瞻此炎方,均建有同乡会馆,又皆办有《文献》刊物,以集流人之嘤鸣、慰游子之羁怀。

六十多年来,各省各市縣都有同乡会、都有其文献或《乡訊》资料,數量可谓沈沈夥颐,內容更是极有价值。内中文史考订、邦人旧事、乡情述往、时政分析、诗词唱和,什么都有。

但现今若不收集,则老辈凋零,同乡会之功能日益萎缩後,此类资料亦必散失离踪。因此蒋致遠兄跟我商量,把这批难得的资料一一收羅起来,先数位化,做成资料库,将来再选辑出版纸本。

因为这幾十年的历史遭遇,乃千古所无之奇局,此类流人同乡休养生息之文献,亦是亘古所无之心声,检存以備後世考案,实乃我辈之责。所以这趟回来就先办这事,拜会了两处,都很圆满,都签了授权书。

但返台時,忽聞指南宮高忠信先生物故,心情一下就差了。高先生曾任多屆中華道教會會長,當年創辦道教學院,主要靠他。本屆畢業典禮剛完,他便羽化了,真是沒想到。去年底我帶杭州游學團回台參訪指南宮時,他還熱情設宴招待,不料忽焉化去。

近年每次返台,都要新接受一些噩耗,故人老者、病者、死者,聞見皆令人難受。

与诸老友见,眾称独我还不甚显老,我说:“可能吧,这都因我受的打击最多、挫折最大的缘故!”众皆笑叱,说:“哪有这个道理?”我说:“当然呀,打击太多,我只好努力抵抗、拼命振作,所以反而激发了无穷生命力。古人说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就是这个意思,哈哈哈”。

   聞陈文華先生病癌,近得一法治疗,颇见效。然整理汪雨盫先生诗稿的事就不敢催他了。

   倒是碰到吕正惠。正惠近来摆脱无聊的统独纷争,回頭治舊诗,新成一书,大见心得。据他说,台湾講老杜,最好的就是陈文華。文華有一教学视频,细讲杜诗三十餘首,绵密精到,已找学生录出,拟出版。可惜台湾目前学术出版界甚是萧条,出学术书大抵均须自掏腰包,他正在游说出版社赞助中。而此等事,怎好还要病中的陈先生出钱呢?我说:“嗨,何必找出版社的麻烦?我们两人替他印了吧!”老吕大樂,遂浮一大白。那天,是我见他喝酒唯一没醉的一次。

   那天是徐秀荣邀饮,我散步去赴约,路上忽然碰见林景渊。久不见,大喜,问:何以在台北?云现在每周自台中来,做义工数日。

    蓋“出版界小巨人”沈登恩过世以後,其遗孀葉姿晴坚毅幹练,不但把巨债还了,还在街巷中重開了远景出版社,林即来此帮忙,顷且出版了《扶桑書物语》。今天,又恰好有個聚会,拉我进去一看,钟肇政、赵天儀、张良澤、林文義等都在,还有电视台的人,大概正拍鍾老、趙老的纪录片吧。我趨前向钟老致意,不料握手握得他疼叫起来。

    我初入社会时,他编民众日报副刊,颇优容我在上头放肆,因此夙来感念。但後来台湾文学越来越偏於独立運動,我又撰文痛批鍾老他们所建构的只是“我们的文学史”。嗣后我由旁处得知,那文很刺痛了他。正如今天我虽好意握手致敬而他又被我弄疼了一般。

    葉姿晴则说当年与沈登恩去佛光大学找我,被我的書房震住了,回来乃与沈商量,也仿作了一个。如今,这两个书房当然也都如烟散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巫文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