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禮樂重光

(2013-05-16 15:20:16)

  

http://www.sced.cn/files/baoguangtai/2013051420134566401.jpg

   都江堰孔廟,於五一二地震之後,重建開園五月十三日舉行儀式,同時辦冠笄成人禮因該廟始建於五代,故我擬了一吉語曰:千年孔廟,震旦重光,啓沃多士,為國楨良,以形容此之盛事。開園者,整個孔廟又爲國學公園也。

孔廟占地兩萬四千平米,在西南地區雖非最大,亦壯觀重修之後,殿宇巍峨,依山而立,氣象尤為恢宏且莊嚴之中涵山林清潤之氣,寬博幽謐兼而有之,為難得。

典禮分為幾部分,首先是巡城及奉主安廟由儀仗隊,鹵簿、戟、轎、燈、座、扇、麾、鑼等三十八人引導引導孔子神主出大成門,巡城一周由都江堰宣化門返,入孔廟,恭迎至大成殿安座。

   奉神歸位後,鳴鑼開園,舉行成人禮。我由東階上,代表主人;市委劉俊林書記由西階上,代表客人,共同鳴鑼。

   學員入場,淨手、領巾,擊鼓三通,奏迎賓之曲。冠者、家長及三加禮嘉賓皆就位。進行始加禮,奏《詩經·小雅·鹿鳴》。冠者肅拜之後,家長還禮、頌祝辭: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這次戴的是緇布冠再加禮則奏《詩經·四牡》,祝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加皮弁。三加禮奏《詩經·南有嘉魚》,祝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威加爾服,兄弟俱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加爵弁。加禮成,再為冠者取字,代表已成人了,祝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志。受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字某某。整個典禮才結束。整個儀式,全無領導講話等濫套。

基本是古制,但略有變更,例如把冠笄禮合並起來做,男女都可參加。始家禮的家長代表也是母親。冠者僅一人作為代表,加緇布冠皮弁爵弁(爵念雀),其餘三十六人均改採授巾儀式,因為今人大抵已不戴冠,故以黃白紅三色圍巾代替,略示其意。典禮首尾各再加上一些朗誦,以見時代氣息。

典禮來賓近千人,熱鬧非凡,氣氛怡洽。有人說:太好了,川中八十餘年來未見此禮矣!」曲阜孔子書院李敏生院長甚至要我將它規制化,予以推廣。

事實上,我於一九九六年在台灣辦南華大學時就舉辦過開校啟教禮成年禮,後來還辦射禮等成年禮更在當時縣長李雅景支持下全縣推廣。十數年來,台灣各地斟酌損益舉行的成人禮極普遍,均大體類似而細節頗有異同禮存禮儀為要,形式其實未必需要統一。不過,此禮崩樂壞之際,或許我先做個示例之規制,亦未嘗不可。

上午禮畢,下午舉行國學論壇。為配合這次論壇,我們還輯編了 《孔廟通考》等資料分贈大家。有學者專家近百人與會,且多有辦私塾、辦書院、辦講舍的同道,可說是一次大會盟,意義我想也是巨大的。

由孔廟之建設看,大陸近數十年傳統文化凋蔽甚,且歷經批孔揚秦及改革之後商業大潮衝擊,孔廟多遭毀棄或移為他用。存者或殘敗乏人問惜,或成為花鳥古玩市場、旅遊景點。因此,重新復建孔廟,已成當務之急。都江堰孔廟原亦改做中學校舍,因地震重修之機緣才得復建。

可是,孔廟縱使能夠復建,建成也僅是個古董或假古董。如何能讓它發揮其固有功能,甚且更予擴大影響,才是更迫切、更艱巨的問題。

歷來儒者,漢唐型的,重在風上化下,以得君行道為主,致力於上層政制體系建構;宋明型的,重在化民成俗,不論君心是否政體是否妥善,先把社會建設成為一種儒家型倫理社會為要。

目前大陸上講儒學的朋友,似乎也有這兩型。前者想解決憲政儒學的問題,重開民主法治與儒學結合之路;後者則致力於民間社會的文化重建。兩者均非容易之事。若由後者說,整個民間社會文化的重建,涉及家庭、宗族、鄉里,書院規模擴大,尤為不易。

而這整個民間文化重建以孔廟為其核心,是以若取途於此,首先就須重建孔廟文化。

孔廟文化又是什麽呢?過去,大家腦子滿是帝王思想,老以為孔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與政治結合,帝王崇隆之故。殊不知孔廟代表道統,在傳統中國及儒家思想中,道於勢。因此帝王對孔子才須禮敬才要紆尊。孔廟前立著萬仞高牆。這次還有民眾問我:“孔廟沒有正門。據說,須出一狀元,正門牆上才會打門,讓狀元通過。”這不是笑話嗎?文武百官到孔廟前皆須下馬,皇帝都要致祭都要禮拜,狀元是什麼東西?敢來孔夫子面前賣文章?況且,狀元一科一個,孔子卻是兩千年來國人精神文化之象徵,能比嗎?於此即可見如今國人對此之無知。

而事實上,整個社會在馬克思主義退燒以後,也面臨著嚴重的精神信仰危機,價值空虛,故如今孔廟建設首即代表要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確立新道統的態度。

道統也不是什麽空洞抽象的東西中國人相信天,相信人有良知,相信人文世界應講仁義忠信,相信社會應修睦互助,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些,重新成為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共同理念。那就是道統了。

孔廟除了點明這種人文價值理想外,它又是道不遠人的,必須將禮樂文明落實到一般民眾生活世界中來。

近些年,中國文化復興,國學熱,主要貢獻卻只在經典語言文字層面。上焉者,有學者及研究機構鑽研典籍,整理文獻,推廣流通;下焉者,有兒童讀經,使大家逐漸由語言文獻上熟悉了傳統文化,逐次能夠體會之。但禮樂文明、聖賢理想並不只是文獻上的事,乃是要具體讓我們過那種生活的。僅是誦讀或書齋裡的研究,遠不足以達成此一目標。故我們還要從日常生活上著手。

而百姓的人倫日用,不論社會體制為何,他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每年他也都得過年過元宵過清明過端午過中秋過重陽;他還會碰到吉事凶耗、賓朋聚會哀樂諸事,對不對?生老病死均有相應的禮儀風俗,人類學上稱為生命禮俗;歲時年節,亦各有相應的禮儀,是為歲時禮俗;吉凶賓樂等,則人間酬應諸事,儒者歸納為吉凶軍賓嘉五禮。這些,乃是人基本生活上都會碰上均須應用的。先就應予條理,使之彬彬然,以顯生命之莊嚴生活之矜慎。因此,我們就可從這兒做起。

文廟開園,首辦成年禮,即是此義。文廟而稱國學公園,亦顯明了它是屬於百姓的,與百姓之生活相關。將來這裡還要擴大演禮,把上述各種禮推廣於社會。許多學者立志高遠,一想到把儒學落實於民生日用,就想到社會體制改革等宏大論述。其志雖閎,落實則難,不如由此做起。

禮樂文明之體會,還可由恢復六藝之教做起。《周禮》云:“保氏教國子以六藝”。它本是古代貴族士君子教育之內容。雖也有近代鴻儒如馬一浮先生等鄙之以為乃藝,不如六經閎遠誠然。但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一般百姓欲成士學,豈不正當由此循循然誘之深入

我都江堰文廟開設六藝體驗館,禮樂揖讓,弦歌不輟,習射演數於其間,與一般孔廟僅有空曠空洞的房舍,內供各式神主牌者氣象迥異,所以才能讓民眾藏悠遊于其中,在遊戲中學習體驗傳統文化之美。這個經驗,或許也是值得今日關心文化建設者參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孔廟開園啓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