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媽祖的靈蔭

(2006-07-02 17:52:58)

 

  清朝的南洋艦隊與北洋艦隊,都在船上拜關公。這並不奇怪,關公是戰神,且是滿人最崇拜的神,奉祀祂在船上,可說十分自然。

 

  但一般海舶卻甚少拜關公,大抵都拜媽祖。台灣各地媽祖崇拜如此之盛,就因祂是海上保謢神的緣故。凡港口,大抵都有媽祖廟。

 

  如今媽祖信仰推陳出新,不但傳統的分香分靈與企業化經營掛鉤,分香之廟宇宛如連鎖分店,各處媽祖廟亦各創其品牌,或黑面或粉面,或金身或香樟,或者渡海去莆田祖廟參香,或迎來新神像,或將媽祖稱為海峽和平女神,或舉辦回鑾儀式。有時更熱心推動兩岸宗教直航,敲鑼打鼓乘船出海,驚動府院高層,咸來疏導。每年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數十萬信眾隨鑾,亦蔚為大觀。相信只要在台灣呆過的人,沒有人不感受到媽祖信仰的熱力。

 

  可是台灣人常以此為台灣之特色,認為是閩南文化之淵源,和唐山過台灣之特殊歷史因緣,才造就這般媽祖熱。媽祖信仰與地方本土文化更是不可分的。殊不知媽祖信仰遍布中國海濱,非台灣一地之特產。東南亞華人地區,大概也都拜媽祖。

 

  最著名的,就是澳門。澳門之洋文名稱便是由「瑪閣」音轉而來,媽祖閣是澳門最重要的古蹟,也是澳門的象徵。如今在媽祖閣前面建了海洋博物館,又在其望洋山上塑立了一座巨大的媽祖像,準備推廣媽祖文化節、媽祖文化年,企圖整合各地,重建一媽祖文化圈。

 

  所謂媽祖文化圈,是類比儒家文化圈、佛教文化圈而說的。這個圈子,雖然比儒家佛教小些,但也涵蓋著亞洲大陸邊緣各地區,形成一條鏈狀的分布,以台灣、福建、澳門為中心,向北、向南延伸,凡華人所屆之處,咸為此一信仰所覆蓋,直到接近印度洋的馬來西亞、檳城、泰國等地。

 

  而媽祖文化帶(它比較像帶,不像圈)最不為我台灣民眾所知者,乃是它向北傳播的部份。媽祖信仰,原是海神崇拜,並非閩南一帶獨有之信仰,所以祂與保生大帝、臨 水夫人、開漳聖王、三山國王等漳州泉州人的信仰都不一樣。

 

  那些均屬於地域神衹,或與族群有關,媽祖則不是。閩南人習慣把媽祖與保生大帝的神格相擬,並造了些傳說,說祂們如何喝醋鬥法啦、媽祖生日保生大帝就降雨淋溼她的妝啦,其實這是把媽祖說小了。媽祖並非莆田地方性神衹,其崇奉既不限於莆田人,亦不限於福建人。它向北的傳播,就廣及天津、煙台。

 

  天津的天后宮,就在文物街邊。煙台的天后宮則為福建會館。前者建築為北方風格,後者卻是泉州性格。泉州的閩南建築,除土木建築,施以彩繪棟樑外,最重要的是石料。煙台這座天后宮,所有用石,如盤龍石柱、石礎、石獅、石鼓以至普通的方石,均由泉州運來。泉州的石材甚為特殊,號稱「泉州白」,用這樣的建材,建一座閩南式的廟,在煙台這個地方,當然非常有特色。

 

  泉州式建築還有個特徵,即在山門的四邊叉樑上,加了四組阿拉伯木雕。泉州在宋代乃世界第一大港,與阿拉伯世界關係尤為密切,許多泉州人是阿拉伯人波斯人之後裔,至今在泉州附近發現的碑刻墓葬還有好幾百處,故木雕上做此裝飾,既顯地方特點,又暗示媽祖廟正是與航海交通有關的。而且,此中尚有學界迄今難解的謎在。什麼謎呢?那就是媽祖的來歷。

 

  據莆田地方志說,媽祖俗名林默娘,少年時因感父親出海未歸,殉身濟渡,在海上屢顯神蹟,獲政府旌封為天妃天后云云。可是這樣的記載究竟有多少史實成分實在難說,且另有其他不少的記載,如溫州府志就說媽祖乃溫州人,為北宋著名神霄派道士林靈素之女。友人蔡相輝則考證謂媽祖與摩尼教有關。也許是像金庸寫《倚天屠龍記》中描述的波斯明教聖女小昭那樣的少女,後來轉變為神衹信仰的。煙台天后宮山門上的阿拉伯木雕,或許透露著這曲折的異域消息呢!

 

  我於二十餘年前曾協助友人林明峪編《媽祖傳說》,對媽祖做過些研究。我覺得媽祖未必定屬莆田或溫州某地人士,祂可能是海神崇拜的一支。中國的水神有男性的河伯、女性的湘妃湘夫人。但那是河神,海神則主要是女的,以媽祖和觀音為兩大宗。

 

  觀音雖是佛教的菩薩,但在中國,觀音信仰其實與原來佛教的觀音,在型態和內涵上均有了極大的變異。不但由男身變為女身,且為水神之神格所替換。因此觀音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的茫茫大海中,魚籃觀音,或腳踏波濤手持楊柳之形象也顯示了祂為一水神。觀音跟媽祖之神格也可相通、互換。民間利用觀音有三十二應身的傳說來解釋,云媽祖係觀音的化身之一,就是這個道理。至於摩尼教,本是舶海而來,若其護教聖女轉換為保護航海人的神衹,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不管媽祖之來歷如何,在宋元迄今這一千年,祂畢竟是海上最重要的庇護者,海人感其神靈,祈福銘恩,已不暇追問其來歷了。青島、天津、煙台、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的媽祖膜拜者,心情大抵相似,也不太會管媽祖是哪裡人。

 

  煙台那個原本喚作福建會館的天后宮,現已闢為煙台博物館,佈置有媽祖文化陳列室,與「膠東原始時代」「煙台歷史文物」各陳列室一樣,印證著膠東海域的發展。媽祖,這時便不再屬於福建,祂也屬於山東文化的一部份了。在其他地方情況或許也類似吧。澳門欲以媽祖文化綰合東亞,其用心殆亦如是。

 

  只不知,拜媽祖的台灣人,在整個媽祖文化帶間,能扮演什麼角色,起什麼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